當前,全球范圍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保持良好勢頭,不同等級的自動駕駛技術正在呈現不同的落地特征,L2規模化落地,L3級別自動駕駛仍需等待政策落地,乘用車L4級別自動駕駛主要在自動駕駛出租車場景落地。
1、L2級自動駕駛滲透率持續增長,智能駕駛功能普及率不斷提升
當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保持良好勢頭。據工信部數據,截至第三季度,我國L2級乘用車新車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20%,較2020年15%的水平實現增長。
從具體智能駕駛功能的裝備率來看,定速巡航、前后倒車雷達等基礎ADAS功能及傳感器硬件的裝備已經超出20%的裝備率。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自動泊車等橫縱向輔助控制功能的裝備率達到或接近20%的裝備水平,市場空間仍較大。
L2級別自動駕駛滲透率不斷走高,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勢力企業及長城汽車等部分傳統車企已經啟動功能升級,目前以導航輔助駕駛功能落地為主,已有部分企業實現該功能量產,預計2022年將有更多企業推進該功能落地。
2、跨國品牌L3級自動駕駛真正走向量產,國內企業仍在等待政策落地
今年,本田、奔馳兩家跨國汽車制造商宣布L3級別自動駕駛系統量產,真正落地L3自動駕駛技術。這背后是德國及日本兩國準入法規的開放,這兩個國家集中了世界主要汽車制造商,預計將有更多德系及日系企業跟進L3量產。
L3自動駕駛技術由于涉及人機接管,多數國家法規未放開,且在駕駛安全上存在風險,主要企業對其量產態度不一,已經有企業選擇放棄,但多數企業仍選擇量產,尤其是國內企業。不過由于國內準入法規未放開,預計國內短期內難以實現L3車型批量上市。
3、L4級自動駕駛主要在Robotaxi 場景落地,進入商業化運營發展新階段
11月25日,北京正式開放國內首個以政策許可形式明確的Robotaxi商業化試點,這意味Robotaxi 運營企業可通過市場化定價機制向乘客開啟收費服務,Robotaxi 從測試示范邁向商業化。
目前,國內已經有科技企業、主機廠等多類型企業參與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科技企業、出行企業的Robotaxi 業務布局基本已步入運營階段,主機廠的步伐相對較慢,處于研發及路測階段。從主要企業規劃看,Robotaxi 業務的規模化落地基本不會早于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