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9 月 7 日到 9 月 8 日,在首屆慕尼黑車展開展前兩天中,大眾汽車集團持續輸出了在電動化轉型和碳中和上的新進展。其中,針對電動車品牌 ID. 的付費訂閱模式,成為這家跨國車企巨頭希望迅速打開歐洲的年輕人市場,以此打破電動化推廣瓶頸的商業創新嘗試。
大眾汽車負責營銷、售后的董事會成員 Klaus Zellmer 表示,大眾 9 月份在德國已正式推出了基于 ID. 系列電動汽車的訂閱服務,用戶可以按小時、按天或者按月來付費使用大眾電動汽車。
據了解,在訂閱服務上,大眾初期供應的車型是 2000 多輛車況較新的 ID.3 和 ID.4 二手車,其中 ID.3 訂閱價格為每月 499 歐元,ID.4 為每月 649 歐元,而 ID.3、ID.4 新車在德國市場的起售價分別為 2.3 萬歐元、3.84 萬歐元。
" 我們要為人們獲得電動車或者使用電動車來降低門檻。"Klaus Zellmer 表示,在歐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并不愿意去買車。訂閱模式能夠讓更多人開上電動汽車,享受基于電動汽車的移動出行服務。
在中國,大眾也已開啟此項 " 以租代買 " 的業務。在大眾汽車官方微信號上,一周前已經打出了 " 選擇 ID. 輕行,月付 5999 元,獨享多重福利 " 的海報,并打開了線上訂閱通道。目前,作為國內首站,杭州已經開啟對 ID.4 SUV 的限量訂閱。
訂閱服務并非新鮮事物,2017 年之后,保時捷、沃爾沃、奔馳、寶馬、奧迪、捷豹路虎、雷克薩斯等車企都先后在美國、德國等地推廣訂閱服務,它們向消費者提供的合約也非常靈活,期限從幾天到幾年不等。
不過,這些訂閱服務的經營狀況大都不如人意,其中凱迪拉克 2018 年就關閉了訂閱服務,奔馳和福特 2019 年中止了該類服務,奧迪也于今年 1 月取消了其 Audi Select 訂閱計劃,寶馬今年也暫停了 Access by BMW 汽車訂閱服務。
對于這些訂閱服務的失敗,一種普遍觀點是,這類服務前期投入以及后續維護的成本較高,導致訂閱費用較貴,無法獲得消費者認可,市場需求平淡,最終項目無可避免地走向虧損。
停掉不景氣的業務,及時止損,是傳統車企在經營過程中的慣常做法。有分析人士指出,傳統車企首要任務是保證良好的業績,這樣才會獲得股東支持。畢竟它們無法像特斯拉、蔚來等新興電動車企一樣,作為潛力股受資本市場熱捧,僅靠融資便可以支撐虧損業務的持續發展。
這也意味著,同樣背負著保證股東利益不受損重任的大眾汽車,在其他傳統車企紛紛放棄訂閱服務的情況下卻逆勢入場,應該是已經對該模式的盈利性做了充分的評估。
據了解,大眾此次推出的訂閱服務,與傳統的基于燃油車產品的訂閱服務并不完全相同。這體現在,大眾的訂閱服務不僅涉及整車使用權的出租,還會涉及軟件層面的付費使用,如自動駕駛功能。
Klaus Zellmer 此前透露,大眾考慮未來向 ID. 系列電動汽車用戶提供按時計費的自動駕駛功能,預計價格會在 7 歐元 / 小時左右," 如果你不想自己連續駕駛車輛,那么可以按小時付費去讓車輛自動駕駛,自動駕駛也將成為人人都可以享受的服務 "。
大眾汽車集團 CEO 赫伯特 · 迪斯 9 月 5 日也在慕尼黑車展上表示,真正改變汽車行業游戲規則的,將是軟件和自動駕駛技術,大眾可能在 2024 年或 2026 年推出其首輛自動駕駛汽車。
另外,大眾汽車還計劃在 2022 年二季度后為 ID. 系列電動汽車用戶提供可預訂的其他汽車軟件服務,例如用戶可以按需求激活信息娛樂功能,以及車道輔助、自動巡航等功能。
在大眾方面看來,提供付費軟件的訂閱服務,擁有很好的盈利前景。大眾汽車品牌首席執行官拉爾夫 · 布蘭德斯塔特表示,大眾汽車相信,訂閱服務到 2025 年可以為 " 大眾汽車提供一個全新可盈利的收入來源 "。
訂閱服務打開了軟件收費的大門,意味著大眾開始構建新的商業模式。Klaus Zellner 表示,很多汽車制造商正把希望寄托在與汽車軟件相關的服務上,汽車最終將成為一個新的互聯網終端,就像現在的智能手機一樣。而這種方向也將創造新的收入形式。
這種依靠軟件賺錢的新商業模式,是大眾的戰略轉型方向。今年 7 月,大眾汽車集團在其 "2030 戰略 " 全球在線發布會上提出,集團將用十年的時間,完成主要盈利來源從燃油車轉向純電動車的過渡,并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動下,進一步轉向軟件和服務。
根據規劃,十年后,大眾主要的利潤將產生自軟件、自動駕駛、出行三大領域,三者之和將超過汽車銷售的收入。大眾預計,在 2030 年,集團軟件相關的銷售額預計將達到 1.2 萬億歐元。
不僅是大眾,奔馳、寶馬等各大跨國車企都在謀求在電動化時代重構自身商業模式," 靠軟件賺錢 " 正成為各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按照寶馬的計劃,今年上市的純電動旗艦車 iNext 將提供完全個性化的購車選擇,并且允許用戶在購車后付費解鎖更多功能。與人工智能巨頭英偉達達成戰略合作的奔馳,也宣布 2024 年開始推出的新車將預先安裝相應的感知套件,并由消費者決定是否激活想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