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晚8點,大眾動力日如期舉行。
在長達兩小時的線上直播中,幾乎每隔十秒鐘都會產生一個新的信息點,其內容大到地球南北極之間的工廠分布,小到電池陰陽極之間的原料比例。
在與大家分享有關的所得所感之前,先要為之前所做出的預測向大眾道個歉,因為我確實低估本次動力日的含金量了。
1、全新架構實現閉環運營。
大眾首先提出了“便宜的電動車才更吸引消費者”的觀點,隨即引出了其未來新能源汽車制造的組織架構。在全新的架構中,大眾將集電芯、電池系統、初次使用、二次使用及回收利用統一化,實現在同一部門中的閉環運營。
2、標準電芯實現成本速降。
其中最核心的電芯方面,大眾集團將采用植入了智能化技術的標準電芯,計劃2023年全面鋪開,至2030年將覆蓋大眾汽車集團旗下80%的電動車型。大眾集團同時表示,植入了智能化技術的標準電芯在量產車型中的成本將降低30%,在入門級車型中將降低50%。為了應對電動化時代的到來,大眾集團已做好了磷酸鐵鋰、高錳、鎳鈷錳和固態電池的技術布局。
3、固態電池將是必然選擇。
到固態電池部分時,大眾對其進行了重點講述。大眾認為這是未來車用動力電池的最終形態,因為它意味著簡單的構造以及更高的性能。更為關鍵的是,大眾預期在2025年以后,擁有快速充電技術的固態電池僅需12分鐘即可充至80%以上。
4、充電成為中國首要問題。
在談及中國市場時,大眾將充電問題放在了首位,認為由于各種原因使得國內已有充電樁僅有30%可被真正使用到。若想解決充電問題,不能一味增加充電樁的絕對數量,充電效率、支付方式以及私人充電樁占比等,都是需要考慮在內的因素。
5、開邁斯助力在華新布局。
另外,大眾還反復提及了此前被業內關注并不多的旗下合資公司開邁斯(CAMS),擁有先進的充電設備及專屬APP,并計劃即將在中國市場布設500個充電站、6000個充電樁,覆蓋全國8個城市。至2025年,開邁斯將布設1.7萬個充電樁,充電功率從120kW至300kW,覆蓋絕大多數城市。
6、全新設備提升用戶體驗。
為帶來更為便利的用戶體驗,大眾此次還帶來了諸多全新的充電設備,其中科技感最強的當屬充電機器人和壁掛式充電盒。與大眾此前所提到的“將車作為儲能裝備”相對應的,壁掛式充電盒將具有雙向充電功能,以ID.3為例,其反向充電后點量可供家庭用電5天以上。
7、全新車型相繼嶄露頭角。
而至于大家最關心的,是否有新車發布,正如預告中所說的一樣,本次動力日并非汽車發布會,所以我們只見到了已上市或已完成亮相的車型,包括有大眾ID.4、奧迪e-tron、奧迪e-tron GT、奧迪Q4 e-tron、保時捷Taycan(配置|詢價)以及保時捷Taycan 4S Cross Tursimo。
8、長遠目標鎖定免費充電。
臨近尾聲時,大眾還提出了未來能夠免費充電的美好愿景,而這也將本次動力日無數次提到的“閉環”上升到了新高度——能源在“車、房屋、環境”間完成互相傳遞。
比起特斯拉的“王者”段位而言,大眾更像一位“教練”。前者擁有頂尖的技術水準,而后者則擁有更宏觀的視野,能夠憑借其經驗冷靜分析出“游戲”走向。這便是此次動力日令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責編:施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