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打架,旁人吃瓜,"理想和大眾掐起來了",這應該今年車圈內最有趣的瓜。
事件的起因也很簡單,在9月8日成都舉行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大眾集團的中國區CEO馮思翰(Stephan W llenstein)拋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在談到增程式混動車時,他直接用"不環保"、"最糟"、"胡說八道"等詞語。
而負責整個大眾集團中國研發部門的威德曼則表示:"即使對單車來說,增程式電動車也意義不大,我們在幾年前就在研究增程式電動的可行性,現在討論這個技術已經完全過時了。"
雖然馮思翰沒有明指說理想ONE,但國內把增程式作為主要發展路線的只有理想一家,潛臺詞就是:我不是針對理想ONE,我是針對包括理想ONE在內的所有增程式電動汽車(如果有的話)。
9月9日,理想汽車CEO李想發布微博稱:"非常愿意和大眾旗下最先進的PHEV進行節能環保的對比測試……和理想ONE尺寸級別最接近的是七座版奧迪Q7 PHEV,歡迎大眾/奧迪參與對比測試。 "
隨后,李想在個人社交賬號以及理想汽車官方賬號上都發出"戰書"。至此,理想和大眾正式開啟隔空掐架模式。
隔空掐架我們并不少見,理想和大眾只不過是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不同而產生的分歧罷了,如果真要PK起來,這肯定是一場互爆其短的比賽,毫無意義。
增程式和插電式混動都是過渡技術,孰優孰劣筆者不想過度分析,網上隨便一搜都能找到大同小異的技術講解。在筆者看來,大眾和理想之間的隔空掐架,最大的贏家是理想汽車CEO——李想。
一、借進口奧迪Q7新能源和保時捷卡宴新能源提高理想ONE定位
理想ONE定位的是豪華中大型SUV,李想公開挑戰的車型并非大眾在中國主推的兩款中大型插混SUV途觀LPHEV和探岳GTE,而是要挑戰同樣定位豪華中大型SUV、售價超理想ONE兩倍的奧迪Q7新能源,后來理想汽車官微還提出保時捷Cayenne新能源。
雖然理想ONE和奧迪Q7新能源定位一樣,但兩款車的用戶群體完全不一樣,同時品牌知名度也有很大差距,李想直接點出進口奧迪Q7新能源,實際上是想說理想ONE具備和70幾萬的豪華車型相PK的能力。至于比自己低幾萬的途觀LPHEV和探岳GTE,李想壓根就不想提。
很明顯,李想又在炒流量,當理想ONE 本身與奧迪Q7 PHEV或者上百萬的保時捷Cayenne新能源對比的時候,李想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二、真要PK起來,理想ONE穩贏
按照李想說的挑戰方式,如果真要比賽,將會是城市內日常通行場景。作為挑戰的發起者,李想自然對理想ONE有充分的自信,而理想ONE也完全可以把奧迪Q7完虐。
理想ONE搭載的電池更大,支持180km的純電續航里程;奧迪Q7新能源僅支持56km的純電續航里程。
理想ONE在SOC100%—SOC17%的范圍區間內使用純電驅動,SOC17%以下時會激活增程器,意思就是理想ONE最大可支持150km最后的正常純電續航里程,超出的部分則會啟動增程器,消耗燃油。如果是在城市場景內正常行駛,誰一天上下班要跑100多公里?即便是真能跑到100公里,完全可以下班回家在家充電,油耗還是為0。
但奧迪Q7新能源不一樣,56km的純電續航里程,即便是短途行駛,意味著要更頻繁的充電,而稍微跑跑機場或者路上堵車,這56km的工信部純電續航里程是肯定不夠的。因此,筆者認為,單純的在市區行駛比能耗、比環保,理性ONE穩贏。
最后,如果理想ONE贏了,自然會引來一大波討論,比如什么30萬的理想ONE贏了70萬的奧迪Q7新能源等等吃瓜言論,這個結果自然也是李想想看到的。當然,大眾不會迎戰的。
寫到最后:估計大眾CEO馮思翰腦瓜子都嗡嗡的,他的本意并非是為了"炮轟"增程式路線,也沒有吹捧自家的PHEV路線,無論是增程式還是PHEV,其實都是一種過渡路線,只是技術方式不一樣而已。要說環保,大眾應該算得上是最沒資格說"環保"的車企,排放造假交出巨額罰款,全世界都知道。
而李想,無論是爆粗口還是隔空約架,都只是在為理想ONE獲取曝光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