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穩定汽車消費、尋找乘用車市場發展新機遇就變得更加重要。新車銷量微增長預計還將持續10年左右,在疫情對車市恢復的挑戰下,中國品牌要做技術紅利的普及者。
目前,中國市場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
有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汽車產銷量1230萬輛,雖整體看來好過預期,但依靠國家出臺政策措施來促進汽車消費的力度和效應很明顯已經不能繼續支撐中國汽車市場的持續發展了。
因此,穩定汽車消費、尋找乘用車市場發展新機遇就變得更加重要。
新車銷量微增長還將持續10年左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增長最快的時期,也就是所謂的“黃金時期”實際上已經過去了。“前幾年我們在說汽車市場已經從高速增長轉向了中速增長階段,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判斷可能還要發生一些變化,也就是從中速增長的中高速增長階段向中低速增長階段轉變。”
在他看來,未來10年,我們國家汽車需求的潛在增長率還能夠保持1.5%-2%的水平,也就是說新車的銷量每一年可能會在1.5%-2%增長區間,維持10年左右的時間。
與此同時,他認為新增人口數量的下降,使得汽車市場潛在消費者數量出現下降,對汽車市場的需求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人口下降的過程中,90后、00后對于汽車消費的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促進汽車市場出現新格局。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則認為從穩定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建設現代汽車流通體系有利于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汽車流通帶來的不利影響,擴大汽車消費規模,穩定汽車生產能力,保障市場主體生存和發展。
“從貫徹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戰略的角度來看,建設現代汽車流通體系有利于推動汽車銷售網絡的擴張與下沉,帶動三四線城市和農村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促進消費群體和消費規模進一步擴大。”董超如是說。
在董超看來,我國汽車市場將來在目前的基礎上,在世界汽車銷售中的地位會進一步提升,會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生產、流通和消費的非常關鍵的市場。
危中有機 中國品牌要做技術紅利的普及者
自2018年起,中國車市進入了調整期,在2019年年底時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恢復跡象,理論上2020年的車市應該呈現出起穩回升的態勢。只是,一場突出其來的疫情打破了車市恢復的節奏。在這樣的前提下,尋找乘用車市場發展新機遇變得更加重要。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商務副總經理、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兼黨委書記董修惠認為汽車產品的受眾年齡確實越來越年輕,90、95后的一代開始成為汽車消費的主體,而這一代人與上一代人的本質區別,在于他們成長于一個數字化的時代。
我認為這樣的成長環境,是新生代汽車消費群體成為了最容易被營銷的一代,同時也是最難于被營銷的一代。
而這種數字互聯與消費者之間相互的影響,同樣也對整車制造企業提出了非常過的要求,如何更好利用這種相互影響,借助數字化的營銷手段,進行年輕化的品牌傳播,已經成為各個主機廠重要的話題。
當前,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對于如何應對消費的新趨勢,董修惠認為有以下幾點需要做到。
首先,應對富媒體的接觸點,以數字化媒介為重點,大到垂直媒體管網,小到公眾號小程序,利用這些觸點矩陣之間預埋相互引流的入口,打造數字化時代的私域流量,提高數字化時代下客戶直達的廣度。
其次,充分利用線上傳播的裂變式的傳播優勢,如通過直播手段,短視頻等大流量、強互動、高效率的新型傳播平臺,直面用戶搶占與用戶互動的有效陣地,更加快速有效的接觸穿透直達用戶。
最后,數字化時代的用戶不僅是消費者,更是互聯網的傳播者,消費者正在用更年輕的方式表達意愿,以UGC、PGC、OGC傳播為代表的自媒體傳播時代,已經成為內容傳播創新的新藍海。
眼下,盡管中國品牌目前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吉利汽車集團吉利品牌銷售公司總經理宋軍認為更應該從危機中看到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機會。
在宋軍看來,中國品牌要做技術紅利的普及者,要打基礎、練內功。不斷的構建技術的護城河,以技術來帶動產品和品牌的迭代升級,從而滿足市場多樣性和消費升級的需要。
同時,自主品牌要以用戶滿意為核心,加速數字化轉型,構建全生命周期的價值管理體系。再次,車企和經銷商戰略的同頻,用多樣化的服務來撬開市場的大門,特別是一些新的市場大門。最后,自主品牌應整合全球資源,來加速汽車產業國內國際的雙循環。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副總經理韓德鴻則認為,隨著智能網聯、人工智能技術的一個進步和發展,智能化已經是成為了我們整個汽車行業技術升級方向的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