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造車新兵爭相上市,跑馬圈地;一方面是歷史宿敵秣兵厲馬、兵臨城下。21歲卻青黃不接的奇瑞新能源身上,關于曾經“制霸江湖”的雄心,再難尋覓。文/曲面積分 圖/來源網絡
1999年12月,奇瑞“清潔能源汽車專項組”成立。作為國內最早進軍新能源的民族企業,奇瑞在邁入新千年之前便開始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探索與研發。此后的數年時間里,這個前瞻性的項目組不但獲得了十五“國家863計劃電動轎車重大專項”,還順利推出了首款混動車型旗云。可以這么說,在我國汽車行業“混沌初開”之時,奇瑞是當之無愧的創新者與引領者。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今天當我們再次打開奇瑞新能源的官網,只有寒酸的六款車型在售,對于個人而言,能夠認得出的,僅僅只是那輛5.98萬元起售的小螞蟻。偌大的奇瑞新能源,竟然沒有一款拿得出手、撐得起場面、擔得起品牌向上使命的產品。于其自身而言,這無疑是一種失落。
起于螞蟻,困于螞蟻
2016年2月年產6萬輛全鋁車身乘用車項目正式啟動,一年后奇瑞小螞蟻eQ1正式上市。
依托在輕量化純電動汽車平臺——LFS純電平臺之上的小螞蟻eQ1成為了奇瑞新能源試水新能源市場的“秘密武器”。這個秘密武器有多么強悍呢?據悉,在小螞蟻eQ1車型上,擁有著261項專利,其中全鋁車身技術專利就占據120項。LFS平臺是Lightweight(輕量化)、frame(架構化)、Structure(體系化)的簡稱,是通過采用航空級全鋁車身和復雜斷面設計,利用高強度鎂鋁合金擠壓成型,在確保安全性的同時,較之傳統汽車減少近40%的車體重量。深厚的產品功底在銷量市場上得到了反饋,且不說四年時間里小螞蟻已然坐實了“國民車”的身份,即使在無比艱難的2020年里,以上險數據統計,上半年奇瑞新能源A000級純電汽車上險數超過11000輛,位列該細分市場第一。但是隱憂也在這里。
自去年6月新能源補貼退坡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連續下跌。2020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共銷售39.3萬輛,同比下跌37.4%,大幅超出了整體車市16.9%的跌幅。
上半年奇瑞在新能源板塊排名第9位,上險總數為12191輛。這個數字整體看的話似乎還勉強可以(鑒于大環境影響),但仔細分析的話,會發現奇瑞新能源存在著嚴重的結構不均衡。畢竟12191輛之中,超過11000輛都來自A00級的“小螞蟻”。其他五款產品的地位及市場接受度,可見一斑。換句話說,“小螞蟻”是在以一己之力去撐起奇瑞新能源的銷量報表。這種現狀無疑是令人不安的,為此“螞蟻“來了。8月28日,螞蟻開啟預售。作為奇瑞新能源在中高端純電市場的新嘗試,此次官宣預售包括2個版型,分別是高能版、高能Pro版,預售價格為16萬元起。用官方的話來說,螞蟻將助力實現奇瑞新
能源品牌向上的使命。螞蟻能不能殺出重圍在此我們不做假設,只是需要給奇瑞新能源提個醒:如何賣過廣汽新能源Aion V及幾何汽車幾何C?不單單是在產品力,更是在品牌力上。成于螞蟻,困于螞蟻。奇瑞新能源烤螞蟻安享了幾年時光,但回頭來低端、廉價的產品形象也被刻在了消費者對奇瑞新能源的認知當中。今年7月25日,奇瑞新能源小螞蟻第150001臺下線儀式在蕪湖-奇瑞新能源城南工廠舉行。故事背后,奇瑞新能源還能吃多久“小螞蟻”的紅利,身負重任的“螞蟻”又能否繼承“小螞蟻”的光榮傳統?目前來看,面臨的壓力還有很多。
壓力不只來自內部
造車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過去的時間里,奇瑞新能源并非一事無成(比如萬人空巷的小螞蟻與自主研發的純電平臺),只是相較于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的競爭對手們,奇瑞新能源的步子,慢了。
且不說特斯拉。作為純電動市場上的領頭羊,特斯拉領先“友商們”絕不止一個身位,從Model S的“天外來客”到Model X的“非比尋常”再到Model 3的一騎絕塵,被打敗的不只是奇瑞新能源一家。且不說國內的“新生代”選手。隨著蔚來、理想、小鵬相繼成功上市,屬于新生代的力量迅速占領市場一極。但畢竟相較于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板塊,這些新生代們有著從制度到營銷的一系列優勢,所以奇瑞新能源處于下風,也能理解。且不說合資品牌。畢竟無論BBA也好,大眾、豐田也罷,他們背后的技術、資金都是奇瑞新能源很難望其項背的。所以,相較之下表現并不亮眼,也無需過多苛責。
但是,作為一名21歲的老將,在和自己同樣出身、同樣性質的企業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就很難圓的過去了。比如比亞迪。相較于奇瑞新能源形單影只的產品矩陣,比亞迪不但形成了完備的產品體系,其“王朝“系列更是圈粉無數。與此同時,比亞迪在電池技術方面的突破也有目共睹。
在漢EV之后,比亞迪正在全面鋪開刀片電池,宋Plus EV是第二款,綜合工況下續航里程將高達505km,結合宋系列的定位和其綜合產品力,有望成為比亞迪新能源序列的又一走量車型,除此之外搭載刀片電池的唐EV也將在第四季度發布并交付。比如長城。以剛剛過去的成都車展為例,除了全新一代哈弗H6、哈弗大狗、WEY坦克300等網紅燃油車,長城旗下的歐拉品牌帶來了三只“新能源小貓”。
原本就在A00級產品中獲得不錯銷量的歐拉R1更名為“歐拉黑貓”,與歐拉白貓形成黑白配,新車續航里程提升至405km,并實現多達21項智能升級,無疑在這一細分市場上的競爭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同時,基于長城汽車"檸檬"平臺和"咖啡智能"整車智能系統打造的歐拉首款A0級純電動SUV ES11(內部代號)也迎來全球首秀,新車同樣將以歐拉()貓命名,與以往車型設計風格明顯不同也意味著歐拉品牌將開始拓展全新細分市場。再比如吉利。
在帝豪EV、GSE等產品取得成功之后,為了突出對新能源板塊的重視,吉利甚至成立了專門的幾何品牌,包括幾何A、幾何C等產品也都快速實現了落地。相較之下,又領先了奇瑞新能源一大截。與新能源板塊而言,奇瑞浪費了20年的先機。
總結
隱身的奇瑞新能源,沒落的傳統老江湖。一方面是造車新兵爭相上市,跑馬圈地;一方面是歷史宿敵秣兵厲馬、兵臨城下。21歲卻青黃不接的奇瑞新能源身上,關于曾經“制霸江湖”的雄心,再難尋覓。一聲嘆息,怒其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