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疫情令全球汽車行業按下了“暫停鍵”。雖然二季度后銷量出現反彈,汽車市場回暖,但整體來看,全球汽車行業仍需面臨一定的壓力,復蘇能否持續還充滿未知數。
全球汽車銷量緩慢回升,市場仍較低迷
盡管海外疫情仍較嚴峻,但近期多國汽車銷量出現了反彈的跡象。美國和歐洲市場的汽車銷量在5月和6月開始復蘇,但仍遠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
美國汽車經銷商協會(NADA)數據顯示,7月美國輕型車新車銷量連續第三個月上升,當月的季節性調整年化銷售速率(SAAR)為1452萬輛,這意味著,按7月的銷售速率衡量,輕型車全年銷量預計為1452萬輛,同比下降14.4%。此外,1-7月累計新車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2.1%。
德國機動車管理局(KBA)8月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德國乘用車注冊量為314,938輛,同比減少5.4%,這是今年以來跌幅最小的一次。1-7月,乘用車累計注冊量為152.56萬輛,同比下跌30.1%。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預計,德國全年新增乘用車注冊量約為280萬輛,這意味著同比下降23%。
咨詢公司AlixPartner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全球汽車行業面臨嚴峻的收入和成本壓力,預計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為7050萬輛,同比下降超過20%。
中國乘用車銷量反彈,但仍存在不確定性
年初以來,受疫情影響,中國汽車行業受到了巨大沖擊,2月份產銷幾乎停擺,3月份開始復工復產,加之一系列刺激政策出臺,汽車行業銷售已基本恢復。與海外車市復蘇趨勢不同的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復蘇更早。二季度起,中國車市增速趨穩,呈現“V型”回升。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狹義乘用車數據,2020年7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達159.9萬輛,同比增長7.9%,實現自2018年5月以來的最強正增長。
數據來源:乘聯會
吉利汽車(00175.HK)公告稱,集團于今年7月的總銷量(包含集團擁有50%權益的合資公司所銷售領克品牌汽車的銷量)約為10.52萬部,同比增長15%。主營新能源汽車的蔚來(NIO.US)也實現了銷量增長,7月交付了3533臺汽車,同比增長322.1%。
然而,盡管二季度以來乘用車銷量有所增長,但總體來看,汽車行業復蘇的可持續性仍充滿不確定性。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7月乘用車零售銷量931.1萬輛,同比下降18.5%。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7月,汽車類商品零售總額19569億元,同比下降11.6%。目前來看,汽車行業的恢復仍需時日。
面對尚不穩定的汽車市場,部分車企下調了今年的銷售目標。長城汽車將2020年銷量目標從此前的111萬輛下調至102萬輛;東風悅達起亞也決定將目標由此前實現10%的增長(即31.79萬輛)下調至27萬輛。主流車企的銷售目標完成率也不容樂觀。例如,吉利汽車2020年前7個月的總銷量為63.57萬輛,同比減少約14%,僅達成2020年全年銷量目標(141萬輛)的45%。
汽車行業還面臨哪些考驗?
在7月的一份報告中,穆迪將中國的汽車及相關行業企業2020年的收入與利潤預測下調了15%-30%。上述指標的下降將推高汽車制造企業和經銷商的杠桿率。分析師認為,汽車及相關行業還面臨著以下幾方面的考驗。
一是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及庫存壓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海外疫情若得不到較好的控制,中國車市亦難免受到負面影響。如果因疫情反復,海外工廠繼續停工停產,同時運輸受阻,那么這會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不利影響,而汽車供需兩端的風險也將上升。乘聯會調查顯示,7月份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91,同比上升9.4%,環比上升10.0%,庫存水平位于警戒線以上。這表明,汽車經銷商庫存壓力仍較大。
二是海外疫情還未得到有效控制,需求疲弱。當前海外疫情仍較嚴峻,海外汽車市場何時正常化還難以預測。雖然很多國家已開始復工復產,但需求疲弱,因此可能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這對中國的出口型車企而言也是一大挑戰。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7月,汽車(包括底盤)出口總量為52萬輛,同比下降25.9%,汽車零配件出口總額2,00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6%。海外需求還未恢復正常,依賴出口的企業仍面臨較大壓力。
三是消費支出分化,消費需求減弱。惠譽表示,疫情加劇了中國家庭資產和債務分布不均,引發了消費支出分化。低收入城鎮家庭轉向購買經濟實惠型產品,而經濟實力較強的富裕家庭則繼續購買高端/奢侈品牌。7月豪華車市場實現同比增長30%,部分原因在于消費升級、豪華車客戶群(多為高收入群體)受疫情影響較小,以及降價促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分別同比下降2.0%和1.0%。疫情之下,低收入城鎮家庭購買力下降,消費者對價格非常敏感,因此這對消費需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不穩定的環境之下,汽車行業表現如何?
正通汽車(01728.HK)作為豪車經銷商,首當其沖受到了市場的沖擊。7月21日,該公司約有1億美金貸款逾期,申請展期。經與貸款銀團協商后,決定對債務的分期還款安排進行修訂。隨后,穆迪將正通汽車的企業家族評級從“B3”下調至“Caa3”,展望“負面”,原因是其流動性狀況疲弱。截至2019年底,該公司報告的無限制現金為15億元人民幣,受限制現金為21億元人民幣,而短期債務為175億元人民幣,流動性狀況緊張。
中誠信國際表示,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正通汽車4S門店客流量大幅減少,新車銷售業績大幅下滑;當期營業總收入為31.31億元,同比大幅下降64.24%,凈利潤虧損0.54億元。受益于豪華車市場復蘇情況較好,今年5月份,正通汽車的新車銷售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85%以上,但預計2020年全年經營業績仍將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
7月30日該公司公告稱,控股股東Joy Capital與廈門國貿控股簽訂意向書,有意出售正通汽車約29.9%的股份。由此可見,正通汽車面對著較大的資金壓力。
作為汽車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吉利汽車和廣匯汽車(600297.SH)也同樣面臨銷售壓力。吉利汽車1-7月總銷量同比下降14%左右,標普預計,由于全球汽車需求驟減和供應鏈嚴重中斷,該集團的營收在2020年將下降10%-15%;而廣匯汽車受到銷量下降影響,流動性出現惡化,這可能會阻礙其去杠桿化計劃,截至2020年2月底,廣匯汽車擁有72億元人民幣的無限制現金,可用和未動用的授信額度為390億元人民幣,而短期借款為390億元人民幣。
穆迪在一份報告中預測,吉利汽車2020年的銷量將同比下降4%左右,收入也將有所下降,隨著經濟回暖和合資企業領克的發展,2021年收入將上升,由于2020年債務增長,因此杠桿率將會上升,2021年將維持穩定;而廣匯汽車未來12-18個月杠桿率將維持在6.0倍左右,同時,該公司主要依賴短期債務,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其流動性將維持疲弱。
總結
盡管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速“V型”復蘇走勢日益清晰,但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今年1-7月市場整體表現較弱。3-6月乘用車銷量實現環比正增長,但從需求角度來看,這可能是因為短期內的降價促銷,以及各地促進消費的政策吸引了消費者,這種狀態能否持續下去還有待觀察。
為減輕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盡可能地完成全年銷售目標,未來幾個月內,多數企業將面臨較大的銷售壓力。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產業政策和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乘聯會預計,2020全年乘用車市場銷量同比下降11%。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繼續得到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將新能源汽車補貼延長至2022年,多地政府也為新能源汽車的購買和使用提供額外補貼。數據顯示,7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同比增長28%,乘聯會認為,在刺激政策的推動下,下半年新能源車市場消費環境較上半年將有所改善,銷量或將實現高增長。
從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對于主要生產或經銷新能源車的企業來說,這一趨勢顯示出了利好信號。然而,相對于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目前的市場規模仍較小,許多企業尚未進入這一市場。例如,正通汽車經銷的多為豪華車品牌,且這些豪車品牌以燃油車為主,新能源車較少。這意味著,長期內,部分企業需面臨行業轉型升級的挑戰。
分析師認為,在某種程度上,疫情可能會加速行業整合。對于一些抗風險能力較差、受利潤下降和供應鏈受阻影響較大的企業,市場環境的波動性更可能導致此類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