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雖然業內有很多“逆全球化”的聲音,但曹德旺認為全球經濟仍然處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他目前最大的希望是“世界和平,人民安居樂業”。只有這樣才能讓人們有消費力,讓制造企業獲利。
去年《美國工廠》這部紀錄片的上映與奧斯卡獎項的獲得,讓曹德旺以及福耀玻璃集團成功“破圈”。
故事講述了這家中國汽車玻璃制造商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全過程,包括期間中國企業與當地文化、美國工人發生的沖突、妥協與和解。
曹德旺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部片子告訴大家中國企業的繁榮是“做出來的,而不是偷出來的。”同樣,國內車企也在車市下行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下苦苦尋求在國際舞臺上的位置。
8月11日,在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現場,曹德旺作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玻璃制造商的掌舵人,在面對眾多車企大佬時,坦言制造企業間要在困境中尋求“合作共贏”,全球經濟仍然休戚與共。
歐美市場的負增長最終還會影響中國
雖然業內有很多“逆全球化”的聲音,但曹德旺認為全球經濟仍然處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
“歐美市場今年可預計的是會負增長,這就會影響歐美人的收入,收入減少消費也會減少,消費‘引擎’熄火必然會波及到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他這樣表示。
同時,他建議中國的精英企業家,“要做的是促進經濟發展,不要作阿Q,自我安慰自己。”
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曹德旺表示曾在3年前預測2020年將會成為一個拐點。“大前年我們就做過策劃如何度過2020年,疫情期間也從來沒有擔心過供應鏈受到影響。”當時,福耀把所有銀行貸款都還了,“財務報表里面沒有負債。”
他認為早年所做的全球化布局,恰恰成了他規避風險的“重要舉措”。“一二月份國內疫情,海外沒有受到影響,三四月份后海外加重,但是中國工廠又恢復了生產。“他表示。
從90年代起,福耀集團就開始進軍海外市場,在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韓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及中國16個省擁有生產基地或服務機構。
目前福耀汽車玻璃的市場份額占國內市場超過70%,全球汽車玻璃25%的市場份額,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玻璃制造商。
他目前最大的希望是“世界和平,人民安居樂業”。只有這樣才能讓人們有消費力,讓制造企業獲利。
合作要“坦誠相見”
合資合作在汽車圈并不少見,隨著股比的放開,越來越多的車企間也在尋求更多模式的合作。
此前福耀玻璃集團曾在上世紀90年代與法國知名供應商圣戈班有過一段合作經歷。在曹德旺的自傳中,他表示與法國圣戈班的合作與分手,是福耀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雖然這次合作加速了福耀的國際化進程,但曹德旺卻將其視為自己唯一的不成功案例。
“當時國內汽車工業還沒有發展起來,福耀的玻璃想要出口到美國去賣,但是當時圣戈班并不同意此出口方案。”他回憶表示,“從中方利益考慮,我們一直想賣到美國去,但是圣戈班在投資中國市場的時候,業務是對其他市場關閉的。”
后來,圣戈班在戰略上撤退主動退出福耀玻璃。“我把股權買回來,不但沒有溢價,還簽有不競爭協議,5年內圣戈班不再進入中國投資組建與福耀同類的工廠。”
但曹德旺認為此次合作也讓他學習到了很多經驗和教訓,“合作要坦誠相見,最終目的是要變成利益共同體,從不同角度去維護合資企業各方面的利益。”中國有句古話“未學做事,先學做人”,曹德旺認為條件談好之后,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企業家不能“靠政府”
作為國內企業家的代表,曹德旺一直倡導要“回饋于社會”。
他認為真正的企業家不能靠政府,而要反相回報社會。“企業有錢要成就社會,國家會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會因有你而互助,如果你做不到,不要想賺錢,這是企業家需要做的事情。”
同時,他指出今年上半年發生的疫情對經濟影響很大,他認為目前還是處在“疫情1.0”的時期,“從1月24日武漢疫情爆發開始至今是疫情的1.0時代,什么時候恢復到1月24日的發展情形,才真正結束。”
他指出,疫情期間他去了歐美兩次,大概持續了兩個月的時間,目睹了當地政府對疫情的個人補貼已經超過了部分工人的工資本身。
從疫情資金補助方向來看,歐美救市的資金占到了GDP超過了10-20%,而這一情況在國內來看,我們政府對疫情期間企業的補貼占GDP的2%左右,但他強調“并不是要讓政府救助企業,我們企業不能依靠政府,政府帶頭投資促進消費也很重要。”
此外,曹德旺一直以來也參與了多項慈善公益,目前已累計捐款達110多億元。“企業家若沒有責任感,充其量只是富豪。”
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曹德旺名下的河仁慈善基金捐贈1億元人民幣,通過福耀集團在海外的資源,從各國購買了242萬件物資,價值超過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