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四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宣布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并規定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
政策一出,輿論紛紛直指這一細化到價格的補貼政策就是為特斯拉“量身制定”的,然而政策出臺24小時后,剛剛降價沒幾天的特斯拉“強勢”宣布上調價格,中國制造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和長續航版售價分別上漲4500元和5000元,目前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補貼后售價為30.355萬元,長續航版為34.405萬元,而明年一月才開始交付的高性能版售價不變,仍為41.98萬元。
特斯拉為什么敢在政策出臺不到一天的時間內漲價?漲價是特斯拉現實需求還是和政策“慪氣”?四部委30萬元的起步補貼劃線到底要管什么?這些問題是圍繞此次補貼新政的關鍵因素。
1 特斯拉漲價原因:保利潤比表態更重要
針對此次補貼新政中明確限制新能源汽車產品價格的考慮,四部委解讀稱,這是借鑒了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做法,為避免補貼資金大量流向奢侈消費,綜合考慮我國消費者購買力水平、產業發展等因素,要求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
盡管四部委給出了原因,但是輿論仍舊紛紛將30萬元門檻指向了特斯拉,包括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都都或多或少指向特斯拉,認為特斯拉價格確實存在“水分”,完全可以擠一擠。
就當人們還在討論補貼出臺前特斯拉的一輪降價是否是迎合這一政策的行為時,出乎所有人意料,特斯拉竟然宣布上調價格,這讓很多人感嘆,特斯拉難道真的不想要補貼嗎?
4月26日,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汽車相關專家向汽車預言家表示,自從在中國銷售產品以來,主管部門對特斯拉的態度是又愛又恨,一方面希望這家企業能夠成為鯰魚,帶動中國汽車向智能與新能源快速邁進,同時帶動地方經濟;另一方面,這家企業不合常規的玩法也讓很多部門感到頭疼。在他看來,補貼出臺后擺在特斯拉眼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乖乖降價獲得補貼,但短期會降低利潤;另一條路是保證利潤,待國產零部件布局完成后,通過降低成本實現價格下降。從現在看,特斯拉似乎沒有迎合政策的心思,而是保證自身的利潤。
之所以敢這么做,在專家看來特斯拉有這方面考慮:30萬元補貼門檻實施還有幾個月的空檔期,在中國擁有足夠訂單的特斯拉不擔心漲價帶來銷量下滑,而且過渡期也不會影響客戶拿到補貼。汽車預言家從四部委的發文中看到,此次新能源補貼在4月23日-7月22日過渡期間,如果車型符合2019年補貼政策,則依然給予0.5倍的補貼,如果已經符合2020新政,則按照新政的標準補貼。按照這一規定,補貼前售價為32.28-41.98萬元的特斯拉Model 3實際上過渡期內其補貼額度只有原來的一半。按照補貼公式計算,特斯拉產品補貼金額將從2.5萬元變為1.25萬元。
特斯拉上海工廠
接近特斯拉的人士透露,2019年,特斯拉用了一年時間完成中國工廠的生產建設,并投產首款車型。但目前下線車輛的零部件本土化生產并為達標,尤其是和寧德時代以及相關磷酸鐵鋰供應商的談判還在進行之中。盡管國產車型受到不錯的市場反饋,但這些還不足以分攤之前的成本,而且與地方政府的對賭協議和對中國市場的高銷量、高利潤預期,也是特斯拉漲價的核心原因之一。至于政策相關方和輿論的態度,似乎是特斯拉在政策過渡期結束之后才會考慮的問題。
2 特斯拉未來一定降價
那么,特斯拉真的不想要補貼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特斯拉是在等。相關專家指出,2020年7月之后,特斯拉一定會針對30萬元銷售價進行調整。只是目前還不知道調整的幅度有多大,這取決于特斯拉的生產成本管理能力。
汽車預言家在一份報道中看到,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交付首批中國制造Model 3時,特斯拉相關人士對外透露,目前Model 3車型國產化率只有30%。根據規劃,特斯拉預計2020年年中將達到70%,年底達到100%。汽車預言家曾對比國產與進口車型,僅當前技術參數就多達數十項差異,從這個角度分析,Model 3的價格未來隨著零部件國產率提高,確實有深度下探的空間,不過屆時的產品質量也和現在有較大差異。
這一結論和安信證券早前的研究預測相一致。安信證券曾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目前美國工廠標準版Model 3的單車成本在23萬元左右,如果特斯拉提升國產化水平,預計中國制造Model 3的成本可降低10%-15%。
在此前特斯拉中國工廠下線時,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也曾發微博公開表示,特斯拉在中國的毛利有30%,完全有能力適應新的政策和市場變化,這對部分合資和高端品牌的新EV產生更大的挑戰。何小鵬預測,特斯拉年內國產Model 3長續航版補貼后大概率會降價到27.75萬,比當前價格33.9萬下調6.15萬。“在這個價位上,原來15萬-40萬元售價的電動汽車競爭壓力都會明顯加大,大家應都做好準備。但是對客戶利好,對市場蛋糕做大利好。”
分析人士也指出,到2020年7月份,補貼過渡期后新政正式實施,特斯拉屆時很可能會再宣布降價。目前特斯拉產品供不應求,現在漲價可以多賺點錢,只不過,漲價確實對消費者顯得不夠厚道。
3 謹防30萬補貼門檻出現“灰色”騙補
除了補貼新政引起外界關注特斯拉的價格外,采訪中多家新造車企業相關人士認為,30萬元補貼門檻對中國新造車企業的影響也十分巨大,除了特斯拉,不排除其他企業也會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圖片來源:未來汽車日報(auto-time)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國內新能源車企基本分為3大陣營:一是傳統車企轉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主要擅長車輛本身的制造生產,產品價格大約在10-20萬元之間;二是造車新勢力,它們在電氣化基礎上大力發展智能化,增加產品溢價;第三類是跨國豪華品牌。
多家造車新勢力車企對汽車預言家表示,如果特斯拉受補貼政策影響將價格下調至30萬以內,將對造車新勢力車企帶來十分巨大的壓力。目前純電動高續航產品+智能化硬件與軟件配套價格至少在25萬元左右,如果特斯拉價格下探到28萬元,將與造車新勢力過去5-15萬元的價格差縮小到2-5萬元,在銷量規模、品牌溢價和技術各方面沒有優勢的造車新勢力將受到極大沖擊。以蔚來為例,2019年,特斯拉在全球銷售36.75萬輛,相比之下蔚來汽車銷量為20565輛,在規模效益上蔚來汽車以及絕大部分造車新勢力就不能與特斯拉拼價格。
在采訪中還有一些車企相關人士認為,新的補貼政策極有可能導致新能源車企未來在終端銷售上為了拿到補貼而鉆政策的空子。以一輛價格35萬元的新能源汽車為例,由于政策限制,車企在銷售過程中為消費者交付僅安裝硬件的電動汽車裸車,甚至為了達到補貼標準先期用軟件限定續航里程,然后單獨收取智能軟件和多余的續航里程費用,就像目前很多傳統4s店銷售中單獨賣裝飾一個道理。
一位車企工作人員表示,政策的灰色地帶未來是否構成騙補還有待政策部門的認定,由于財政補貼具有滯后性,如果屆時這種鉆政策空子的規模巨大,造成財政補貼沒有達到預定效果,或者像外界擔心的補貼都給了某一家企業,政策一定會有所調整,對這種鉆空子的行為也一定會遏制,企業之前的補貼能否拿到也就是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