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那個發射大火箭的男人,特斯拉的CEO 埃隆·馬斯克,在社交軟件推特上向特朗普告狀,抱怨中國汽車關稅太高。
馬斯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交情,說來有些微妙。早在特朗普上任之初,馬斯克是特朗普的顧問團成員之一,但由于特朗普下令美國從巴黎氣候協定“退群”,他隨即從顧問團中“退群”。
然而最近,馬斯克又跟特朗普“隔空搭話”,并且還投訴連連,那到底用意何在呢?
一、美國特色,推特治國
3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兩項命令,宣布開征“鋼鋁稅”,分別高達25%和10%。這也是繼1月征收的太陽能板、洗衣機進口稅與2月對進口中國鋁箔征收反傾銷反補貼的高額“雙稅”之后,又一個重磅“炸彈”。
不僅如此,特朗普還在推特上發布一段極具“深意”的文字。
特朗普指出,美國已經要求中國想辦法解決兩國之間巨額的貿易逆差,特朗普狡猾地提了句:“我們與中國的關系很好,我們期望著看到他們會做出什么回應,我們必須趕緊行動!”
馬斯克看到這條推特異常激動,連發四條回復。
“你認為在汽車問題上美國和中國應該遵守平等與公平的規則么?也就是說,在進口關稅、企業持股限制以及其他問題上,要有同樣的規則。”
“舉個例子,美國汽車要進入中國需要支付25%的進口關稅,而中國汽車要進入美國僅需要支付2.5%,這是10倍的差距。”
“同時,美國汽車公司在中國對即便是自己的工廠也不能持股超過50%,而在美國由中國100%控股的電動車企業則有五家。”
我通常是反對進口關稅的,但是現在的規則讓事情變得很麻煩。這就像在參加奧林匹克競賽時,腳上穿著一雙用鉛做的鞋。
特朗普的“推特治國”套路,已經屢見不鮮了。在隨后的鋼鐵和鋁關稅的新聞發布會上,特朗普更是念出了馬斯克的評論,并表示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點推出針對性的關稅政策。
這里說的關稅政策,指的就是“鏡像稅收”(mirror tax)。例如:如果中國對美國征收25%,或者印度對美國征收75%,而美國卻完全不征收。那么,美國也將采用同樣的數字(可以理解為,以牙還牙)。
二、告狀之后誰可能“中槍”?
馬斯克和特朗普之間的關系,更像是兩個商人,打盡算盤想賺錢。
在馬斯克的評論中提到了5家在美國造車的中資汽車初創公司,雖然沒有點名道姓,但是不難猜出他們分別是: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蔚來汽車、Lucid Motors、SFMotors、拜騰。
目前,除了蔚來汽車的豪華SUV車型ES8在國內上市了以外,其他品牌都處于未量產或者正在量產的階段,也是決定品牌成功與否的關鍵階段。
尤其是,賈老板。雖然他在前段時間,宣布獲得15億美金融資,并且承諾未來法拉第的第一款車型FF91,將于今年年底交付。但是,這個關鍵時候馬斯克向特朗普告狀,如果美國政府有所行動,那么賈老板的造車夢就又多了一道坎。
更何況,法拉第未來已經讓他抵上了全部家當了。
同時,像蔚來汽車和拜騰的工廠都位于中國本土,如果量產后的車型要以進口的方式進入美國市場的話,那么最需要擔心的就是馬斯克此次告狀之后,特朗普是否會立即采取“加重稅”的行動呢?
目前來看,形勢不容樂觀。
三、馬斯克“告狀”用意何在?
其實,馬老板想在中國建廠想很久了!
《馬斯克邀請特朗普在汽車貿易方面向中國施壓》,彭博社日前這樣撰文,透露特斯拉CEO 埃隆·馬斯克,希望借特朗普之手為在中國獨資建廠鋪平道路。
目前國內許多進口汽車品牌,都是以合作合資的形式存在的,像北汽與奔馳、廣汽與豐田都是這樣的存在。但是,一向特立獨行的馬斯克似乎對分享核心技術、利潤的“中國規矩”不太滿意。曾經多次傳聞,特斯拉將在上海自貿區建獨資工廠的消息也是鬧得滿城風雨,最終也是一拖再拖。
但中國市場這塊蛋糕,特斯拉始終想要吃到更大!
數據顯示,特斯拉Model S/X/3全球累計銷量28.7萬輛,其中16萬輛在美國市場出售,美國市場占據了50%以上。而中國市場也成了特斯拉的全球第二大市場,2017年特斯拉在中國交付了超過2萬輛新車,占比達20%。
不過,2017年特斯拉依舊巨虧22億美元。即使是被寄予銷量增長厚望的入門級車型——Model 3正式推出,也沒有實現特斯拉銷量劇增的期望。中國人的購買力,也讓馬斯克對中國市場給予了厚望。
3月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會上透露,中國要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并且在一些領域放寬或者取消外資股比限制,放寬或取消經營范圍的限制。
當然,還會下調汽車進口關稅。
顯然,馬老板對中國的新聞聯播并不是太關注,而且心急想吃熱豆腐。不過,馬老板的心切之情也不是沒有道理,中國市場的蛋糕這么大,再不吃就要被國產新興電動車品牌全部吃完了。
但不管怎么樣,想要在中國造車,就必須乖乖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