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主要使用的兩種類型——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即將迎來重大變革。比亞迪近期宣布將在今年推出的 “漢”EV車型上采用新一代刀片電池,續航將超過600公里。除了能量密度之外,安全性也是整車企業選擇動力電池的重要考量因素,磷酸鐵鋰因其較高的失控溫度,安全性跑贏三元電池。而在市場需求方面,純電動乘用車滲透率較低,該領域鐵鋰電池更具備市場潛力。
“刀片”電池續航超600公里
今年1月,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表示,比亞迪將在3月推出新一代刀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比傳統鐵鋰電池提升50%,將應用在重慶工廠下線的全新轎車比亞迪“漢”EV車型上,續航將超過600公里。
據稱該刀片電池“體積比能量密度”比傳統鐵鋰電池提升了50%,成本能下降20%-30%,放電倍率將大幅提升,壽命長達8年120萬公里。隨之而來的就是搭載同樣重量和體積的電池,可以擁有更長的續航,同時也保留了磷酸鐵鋰電池壽命長,安全性高的特點。
為了提升續航里程,如今的車企大多采用鎳成分比例較高的三元鋰電池。特斯拉所裝載主要是三元鋰電池,比較一般的磷酸鐵鋰電池來說能量密度相對較高。在三元鋰電池領域,“532”為基礎,“622”型號如今也已經十分常見,甚至“811”電池也已經在量產車型中搭載,也就是說維持電池穩定性的鈷錳成份只占到20%甚至更少,在續航里程提高的同時,電池安全性卻成了一大隱患。
從失控溫度來看,三元鋰電池材料數據在200℃左右發生起始分化,磷酸鐵鋰數據在700-800℃發生起始分化。而且三元鋰的化學反應越來越劇烈,在高溫的作用下會釋放氧分子,激活電解液的燃燒,引發連鎖反應。磷酸鐵鋰在分化過程中不釋放氧分子,燃燒也不那么劇烈。
磷酸鐵鋰成本優勢更佳
除了能量密度之外,安全性也是整車企業選擇動力電池的重要考量因素。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磷酸鐵鋰電池電芯的市場報價已降至0.7元/Wh以下,三元電池電芯的報價在0.9元/Wh左右徘徊,兩者差距開始擴大。東方證券分析師表示以50度電車型為例,從三元電池調整至磷酸鐵鋰電池,補貼雖減少約2000元,但電池成本可降低1.2萬元。
磷酸鐵鋰電池沒有貴重金屬(鎳鈷金屬元素),所以在生產成本上較低。三元鋰電池使用了鎳鈷錳多種材料,并且高鎳電池的生產需要比較嚴格的工藝環境,目前成本比較高。并且經過這幾年的開發,作為關鍵材料鋰、鈷等金屬資源開始吃緊,尤其是金屬鈷的價格一路飛漲。
以三元電池為例,龍頭企業寧德時代近年來隨著補貼政策的退坡,其毛利也承壓。從2015年至2019年9月底,寧德時代的毛利率由最高點的43.7%下滑至2019年三季報的29.08%。
國軒高科高級副總裁徐興無此前表示,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將大大刺激磷酸鐵鋰電池市場復蘇。6月,由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大幅退坡,三元鋰電池生產商成本壓力驟升。磷酸鐵鋰成本、安全性和續航里程都優于三元鋰電池,未來磷酸鐵鋰電池將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相比三元鋰電池,原材料價格低、安全性高、使用壽命長的磷酸鐵鋰電池明顯更具優勢,許多電池廠商也對磷酸鐵鋰更大的規模市場充滿信心。合縱科技在業績說明會中表示:公司磷酸鐵鋰需要繼續擴大產能。比亞迪鋰電事業部也曾公開表達了“相信磷酸鐵鋰電池在某一個局部強勢回歸”的觀點。
乘用車滲透率較低鐵鋰電池具備市場潛力
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4.8%,相比2018年微增0.3%;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為4.8%,相比2018年同樣微增0.3%;2019年新能源客車滲透率為17.1%,相比于2018年下降4.3%,其滲透率變化基本與補貼退坡時間點一致,存在明顯搶裝現象。
有電動車業內人士坦言,乘用車不應該放棄鐵鋰電池全面轉向三元,“鐵鋰在乘用車這一塊會有長期的成本優勢,普及級別的市場主流電動車并不會是對續航極致追求的長續航純電動,中等續航純電動的占比會比長續航多很多,鐵鋰電池在中等續航純電動的降本方面價值是很大的。”
一方面,新能源乘用車是市場主要車型也是增速最快的車型。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共生產124.2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占比87.8%。在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純電動乘用車是唯一同比出現增長的車型,同比增速為10.8%。另一方面,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基本與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同步。此前最新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提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當年汽車總銷量25%,由此可見未來五年新能源乘用車增速空間巨大,復合增長率約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