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慎重考慮,全球最大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德國博世宣布:將放棄自制動力電池單元,轉而通過外購電池單元及自身強大的電池管理系統技術與系統集成能力來為客戶提供完整的電池系統。
一套完整的電池系統 = 若干電池單元組成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熱管理+電池隔離單元+外殼
2018年2月28日,博世舉行了以“電動技術發展戰略“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集團管委會成員、汽車事業部總裁Rolf Bulander先生出席了會議,并明確表示博世不會生產電池單元。關于這一點,Rolf Bulander給出了4條理由:
市場層面: 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由亞洲5大公司(寧德時代、日本松下、韓國三星、韓國LG、深圳BYD)霸占,并且這幾家已成了氣候,博世若此時投產電池單元,不僅占不到什么便宜,還要冒很大的市場風險。
技術層面:動力電池新技術層出不窮,更新換代迫在眉睫。目前的以液態電解液為主的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還不能充分滿足電動汽車需求,博世更看好固態電池以及下一代鋰電池技術,但預計到2025年才能走向成熟。
成本層面:一個電池單元的成本有75%來自于鋰等原材料,加上加工、包裝、運輸等費用后,利潤空間十分有限,價格戰一旦打起來,可以說賺不到幾個錢。
投資層面:到2030年,全球動力電池產能將達1000GkWh,如果博世的市場占有率要達到20%的話,那么至少要投入200億歐元來購買電池單元的生產、檢測、回收等設備。這筆錢對于任何一家零部件企業都不是小數目。何況一旦技術上出現革命性創新,那么前期投資極有可能打水漂了。

然而,這并不代表博世就此放棄電池系統的研發和制造。非但如此,博世還繼續加大在該領域研發力度。Rolf Bulander對動力電池技術的未來信心滿滿,他認為博世在這一領域的優勢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的集成能力,博世是全球目前少有的幾家已全面具備強大的電驅系統、電池管理和整車電控的研發能力及核心技術的公司。
能量效率核心know-how,博世正在開發能效更高的下一代電機、逆變器、汽車熱管理系統,采用博世的系統,同等電量的情況下,車輛具有更長的續航里程。
標準化,博世的目標是通過標準化的設計與管理來不斷完善電動技術和減低成本,使得電驅汽車真正邁入大規模應用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