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學者談AI與汽車 直指車聯網當前存在三大挑戰

樓主  收藏   舉報   帖子創建時間:  2018-11-02 08:47 回復:0 關注量:534

【亞洲新能源汽車網  企業關注】近期,以“開啟汽車新時代”為主題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大會為期四天,得到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個行業組織、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吸引了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知名學者和優秀企業代表參加討論,共話智能網聯汽車前進方向。

在大會第三天,以“AI與汽車”為主題的院士大講堂上,幾位政府相關領導、國內知名行業學者院士為現場觀眾帶來了干貨滿滿的分享。

如今汽車已經成為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典型應用,信息技術重新定義汽車,網聯化、智能化是汽車的發展方向,智能網聯汽車是智能交通的重要支柱。但是,智能網聯汽車帶來技術、政策、法規等多方面的挑戰,智能網聯汽車的標準化還在進行中,智能網聯汽車的創新仍需繼續努力。

在技術支持上,5G為智能網聯汽車而生, 車聯網是5G的一個重要應用。根據目前公布的5G建站,我們可以看到,5G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在主要的指標上,5G跟4G比有十倍、甚至百倍的提升,但跟汽車有關的是什么呢?其實與汽車最相關的是大連接的遲延,無限接口的延時,4G是延時10個毫秒,5G是5個毫秒,連接力度也很大,100平方公里能使100萬個傳感器連到網上,當然流量密度、體驗速率都很大。

舉例來講,假如你開到110公里時速,你要剎車思考的距離21米,停車的距離75米,也就是說你必須要提前,而這個時延是最為關鍵的。我們知道4G是100毫秒,5G加上邊緣計算1毫秒的量級,用超可靠低時延來支持網聯汽車這是5G時代首先要考慮到的要求。

此外,5G本身能護航自動駕駛,因為它低時延1毫秒,基于邊緣計算、車-云的交互,應急制動、安全響應,能無縫網絡覆蓋,具有網絡切片的能力,能優先服務QOS,能實時下載高清的地圖,能傳輸高清的視頻,還有大連接,實施海量的連接,支持自動駕駛。

那么5G是靠什么技術來支撐呢?還是靠通信的基本道路,只要把基站數增加,把天線數增大,如果說1G到4G是面向消費者的,5G是面向工業互聯網、車聯網和智慧城市。5G里面三個內容場景,增強移動寬帶、超可靠低時延、廣覆蓋大連接,尤其是超可靠低時延這個應有模式。

除了技術上的挑戰外,網聯汽車還有有安全問題,而且在云管端三個層次都有。云車聯網的云服務平臺,有車輛管理平臺,管有路邊的各種認證,訪問控制、流量控制,在車上有操作系統的安全,有各種各樣的管理的安全,也有數據安全。所以網聯汽車要賦予安全的技術。

其實現在已經出現了無人駕駛車被木馬控制在行進中打開車門或者其他操作,能夠受控在制定位置停車。現在有關國家有人造炸彈,去制造一些危險。未來無人駕駛車,人都沒有了炸彈照樣有,這是相當危險的。現在需要用到物聯網的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可以保證車聯網的安全。當然有一些是汽車本身的軟件和智能能力決定的。

另外,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還是一個產業,現在可以說是復雜的信息電子產品,汽車電子系統占到汽車成本的30%-60%,而且是汽車的主要利潤所在。

國外預測全球汽車電子系統的市場每年有1680億美元。車聯網是智能網聯后來又加上去的,它帶動新增市場1300億,兩者加起來差不多3000億,差不多兩萬多億人民幣了,未來汽車的創新80%來自汽車電子和智能網聯系統。所以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產業換代的新機遇,我們不能再錯過。

從建設制造強國的高度來講,智能網聯汽車它本身就是十大領域之一。而建設制造強國的途徑,有三個關鍵詞,即創新,強基和智能,這也完全符合車聯網的發展途徑。特別強調一個關于強基這件事,智能網聯汽車首先它還是汽車,我們汽車本身基礎就薄弱,要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特別在強化基礎這個方面,我們要做好功課。

最后業內專家也指出網聯汽車,其實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并不是說像我們有的說法說可能明天就會有自動駕駛車、無人駕駛車跑,這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這么簡單,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包括現在的輔助駕駛等等。同時,我們也必須把真正的網搭建好,如果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或者是智能駕駛沒有5G,不可想象。因為網絡的速度根本就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