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載科技朱健:用ETC解決人車路協同問題,建立車聯網云生態

樓主  收藏   舉報   帖子創建時間:  2018-10-31 08:53 回復:0 關注量:807

【亞洲新能源汽車網  企業關注】10月19日,由億歐主辦,思貝克聯合主辦的“BATi智慧城市論壇”在深圳萬科前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辦。本次峰會是億歐今年5月舉辦的“GIIS安防AI創新峰會”的延續,上一次,億歐關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安防產業的賦能,這一次,億歐將視野從安防擴散到整個城市。本次論壇以“智慧城市”為主題,不僅探討了智慧安防新機遇,還將目光擴散到了智慧交通、智慧生活等智慧城市建設的多個領域。

以下是智載科技COO朱健現場主題演講的精彩觀點實錄,億歐在不改其意的前提下,對演講原文略作刪減,以饗讀者。

人物介紹

朱健,智載科技COO,車聯網專家。曾就職于軍隊某研究單位,從事計算機與無線通信領域應用研究,獲全軍科技進步獎10多項。此后一直深耕于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大數據領域多年,擁有相關產品研發、應用及運營等豐富經驗。參與車聯網相關產品及應用等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拓展及探索車聯網在前裝和后裝各行業細分領域廣泛應用。

演講內容

演講主題:開創ETC+新場景,智能ETC賦能智慧交通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和大家每個人都相關。我的主題是“開創ETC+新場景,智能ETC賦能智慧交通”。主要圍繞如何在ETC行業進行創新、開創新場景,并在創新過程中,打造相關產品,用智慧場景賦能智慧交通。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智載公司。智載之前一直在做物聯網和車聯網相關行業,2015年時跨界進入ETC(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行業,進來之后提出“ETC+”歷年,主導了一個聯盟,并且以聯盟推動產業向創新方面發展。這里面主要是以終端產品和大數據平臺建設為主要業務。智載2015年轉到ETC行業以后取得一定成績,并且在2018年時在大灣區被定為潛在的獨角獸企業。從這個角度講,一是作為智載的轉型或者轉變,再有ETC行業未來的創新前景得到大灣區的認可。

下面我談一下進入ETC行業,基于智慧交通和車聯網的思考。作為智慧交通來講,往大了說就是人、車、路連接的協同,如果車、路不連接,不協同,做智慧交通或者智慧城市,無從談起。連接協同以后,再與城市的大腦或者交通大腦相結合,由這個大腦來進行管理、提供相關的服務,智慧交通在城市里自然就形成了。

在智慧交通過程中,車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或者是主要的一個載具。車與車、車與路、車與環境、車與基礎設施、車與人之間,對于車聯網是非常關鍵的。

我們公司在國內從事車聯網時間蠻久了,現在好多企業還沉浸在車聯網行業里。車聯網行業,按車輛使用用途,可以分為商用車車聯網和乘用車車聯網兩部分,從流程看,還要加上前裝、后裝。

商用車車聯網這部分,由于國家監管的強制性政策,要求強制安裝聯網設備,如貨運車等車輛。但乘用車——如私家車,真正實現聯網的很少,基本沒有成規模。安吉星前端裝了一些,但續費率非常低。基于我們分析有兩點原因,一是前端車載端問題。前端車載端和車載端給你帶來的價值,在你心里達到一定位置時,你肯定愿意裝,你可以愿意付費;但如果沒有達到預期,你不付費都不愿意裝。車載端要解決的就是車主的功能需求、需求粘性的問題;另外一個原因是,裝完以后,你為車主提供什么服務,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就是大家說的生態。生態,在做與車相關業務的企業,都在做這部分的工作,但一直都不是很完善。另外脆弱性還是有的,只是沒有特別建立起來。車生態和前端的東西,是相互呼應的。車沒有聯網、車與路沒有協同,車與車沒有協同時,智慧交通就無從談起了,因為車是路上一個很重要的載具。

智載為什么從2015年就選擇了ETC行業?ETC行業基于DSRC5.8GHz短距技術,ETC進行創新,形成聯網。現在是4G,未來是5G,又與蜂窩通訊相連接。車、路協同,是未來車聯網關鍵的兩部分,全部與ETC相關,一個是DSRC短距通訊,一個是未來5G。智載在2015年拋棄所有業務,專攻ETC行業創新,跨界進入ETC行業。這是智載公司基于智能交通和車聯網一些基本的思考。

我簡單介紹一下,ETC行業現在市場規模有多少。以2017年年底數據為例,2017年主線收費站覆蓋率到100%,用戶量6500萬接近7000萬。2017年底時,汽車保有量2.17億,乘用車接近1.9億。在1.9億輛車沒有規模性形成聯網時,在城市里談智慧交通,一定有問題。ETC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前后銜接”的。

除了用市場化手段建立網絡,還有什么方法?現在的行業政策是什么樣的?2016年7月,國家專門發了互聯網+在交通行業應用的問題。智載進入ETC行業,就是由ETC變成ETC+,和行業政策非常吻合。2018年1月,國家已經頒布條例,高速公路通行電子發票,只有裝了ETC的車輛才可以提供電子發票,并且實現抵扣。另外一個政策是停車場,剛才大家都說智慧停車,國家也出臺了基于ETC的停車場標準。未來ETC從高速路引入城市末端,形成末端生態。5月發布一個政策,取消省界收費站。用ETC代替MTC(人工半自動收費車道)。未來的省界收費站不在了,將來通行基本以ETC為主,MTC車道最多留一條,預計通行可以以120邁高速通行。

從環保層面看,國家一定要鼓勵車主用戶裝載ETC,對環境有好處。有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到2017年間,就在高速路口,裝載了ETC設備的車輛以20邁速度通過率時,減少排碳量相當于種了188萬棵成年樹,節省環保資金投入4.37億,這只是針對高速路的出入口,如果把未來的城市末端都算上,它的貢獻率非常大。所以國家下決心,一是政策鼓勵,二是市場化手段。國家鼓勵ETC行業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產業模式創新。ETC行業鼓勵和歡迎互聯網公司、互聯網企業、運營商、金融機構進入這個行業,來拓展一些新的渠道。基于ETC要抓住一些典型應用,持續發力,引爆市場。從總體來說,未來車接近100%安裝ETC,是很有可能的。

從ETC到ETC+的演變是怎么樣的考慮?ETC行業,是傳統行業,傳統行業需要+,要不互聯網+ETC,要么ETC+互聯網。因為它場景單一,裝了以后只是支付,沒有別的。傳統ETC發行渠道單一,只有銀行。另外,從各方面體驗也不是很好,潛在的價值沒有充分發揮。但從ETC來講,智載目前考慮讓它擁有三種屬性:一,強黏性。裝了以后以三年作為一個迭代周期;二,有支付屬性。三,一車一綁一標簽的唯一綁定屬性。未來與車生活相關特別是與金融相關的業務,比如二手車、保險,一定要有唯一屬性。從你的車拿到的信息、數據,一定是這臺車的,而且要百分之百確定,其他的設備目前不具備這種屬性。

智載提出“ETC+”概念之后,首先基于ETC三個屬性,連接其他屬性,對所有的渠道、場景、體驗和價值進行升級,這是智載的核心考慮:在ETC場景下,構建以智能ETC為核心的車聯網大數據平臺和生態圈。整個方案是端、云+用戶交互端手機APP,這是我們整體設想。前端產品和后端云端,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兩個部分。另外,還要通過手機APP和用戶形成交互。

基于以上考慮,在ETC終端創新時,我們做了很多調研,主要有兩點:一是需求,要剛需或者接近剛需。另外一點,咱們用了ETC或者智能ETC以后,提供什么服務和價值,就是后面生態的建設需要什么。考慮這兩點以后,針對智能ETC功能設定時,用減法形成功能初級定義。另外,在調研時,我們發現外觀非常重要。在這里面我特別介紹一下我們產品的外觀。因為在車里面,大家很注意車內的環境和車內環境的優雅和美觀。除了滿足功能需求,我們在外觀設計上下了很大工夫。最后是冗余部分,未來要升級。

從功能上看,我們的產品滿足了幾個條件:一是要有ETC基礎的通行功能;二是要有網絡連接功能,如WIFI、藍牙、5G、4G;三是行車記錄儀包括未來延展的ADAS功能、OBD功能、熱點功能等衍生出的相關功能。

以手機APP為軟件載體,ETC場景未來將整合很多生態服務,未來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個人都會享受到智載提供的車生活相關服務。

從平臺角度說,我們下了很大的功夫。基于Hadoop生態建了車聯網大數據平臺,為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做賦能價值。

未來我們要做一個“橋梁”,這個橋梁的價值來自于數據,通過數據為生態企業賦能,提供依據,打造產品和服務。第三方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再通過平臺提供給用戶。這樣一個閉環,就把生態逐漸建立起來了。

車輛網生態一直沒有建立起來,有多方原因。生態建設里,需要有殺手級應用,智載自己也考慮要打造1-2款或者2-3款殺手級應用。什么是殺手級應用,就是讓每一個用戶享受到以后,再整合其他服務的,我們也很快就要推出這個服務了。

平臺的價值,在于巨大的存量和增量客戶。車聯網的存量現在接近7000萬,外來增量客戶2.7億,今年9月份,最新數字已經更新到2.37億。創新的智能ETC屬性再加上建的車聯網生態,為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賦能。當你有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乃至億級用戶時,這個平臺的價值有多大?我們那時可以展開任何想象。因為現在做車聯網的行業,真正連接用戶最多幾十萬。說是百萬的,都是按客戶端下載APP的數字算,真正用車內車機聯的,最多幾十萬。如果這個數字某一天真漲到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到億級時,效果不可估量,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價值也不可估量。那時,ETC行業從發行到用戶使用到整個過程都改變了,都帶來很方便的用戶體驗;也將同時改造政府工作、金融保險、汽車后市場。

車聯網生態未來還會把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納入進來,不論輔助駕駛還是自動駕駛,永遠躲不開ETC。當它們規模化真走上高速路時,車路協同部分又為ETC行業提供了價值。

總結:智載要對ETC行業進行創新:解決連接問題、數據問題、建立生態;為用戶賦能、為企業賦能、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賦能;解決人車、車路協同問題,幫助將來的車聯網云平臺及生態,構建交通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