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置稅新政加上如此多的開放政策,到底能否讓汽車消費市場在今年下半年如愿逆襲?
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車輛購置稅有關具體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自2019年7月1日將實施車輛購置稅新政。車輛購置稅新政最明顯的變化是計稅的依據,消費者購車時繳稅標準變成取決于實際支付金額,實際上也就是常說的裸車成交價。
《公告》指出,納稅人購買自用應稅車輛實際支付給銷售者的全部價款,依據納稅人購買應稅車輛時相關憑證載明的價格確定,不包括增值稅稅款;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政的車輛購置稅稅率仍為10%。
此公告最大的變化是在確定計稅價格時摒棄了此前的最低價格(備案價),落實減稅降費,體現政策善意。并認為在7月1日之前有可能引發消費者的觀望心態,與此前4月1日增值稅稅率下調3個點引發消費者在3月底持幣待購類似的效果。
目前,消費者購車時的購置稅繳納標準是按照廠家的指導價格繳納稅款,但往往消費者購車的實際成交價格低于廠家的指導價格。在新政實施后,則是一律按照消費者購車時的實際成交價格。簡單來說,就是如果終端有優惠折扣,汽車價格低于廠家的指導價,消費者承擔的稅費會減少;但如果消費者是加錢提車,消費者需繳納的稅款也會有所增加。
從市場真實狀況來看,大多數汽車品牌在終端銷售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優惠折扣,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樣的購置稅新政無疑是一種消費刺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汽車銷售2808.1萬輛,同比下降2.8%,中國乘用車市場遭遇了28年來的首次年度下跌。進入2019年,車市寒冬仍未退卻。1-4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38.9萬輛和835.3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1%和12.1%,降幅比1-3月分別擴大1.2和0.8個百分點。
一直以來,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是保證整個國內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今年3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出臺的促消費新政,把推動汽車消費放在了首位。在此背景下,廣東省商務廳攜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等多個單位,發揮中介組織、平臺機構、企業、電商等優勢資源,推動城鄉結合、線上線下互動,融合多種優惠吸引消費者。在本次消費節上,汽車以舊換新大受消費者歡迎。
近期,廣東省更是出臺了《廣東省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針對當前制約消費的突出問題,提出九方面29條舉措。
其中,汽車領域主要提出:重點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放寬廣州、深圳市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擴大準購規模,其他地市不得再出臺汽車限購規定;珠三角區域內互遷的在用車排放限值在一定過渡期可執行國五標準等。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實施方案中提出“優化汽車消費環境,逐步放寬廣州、深圳市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擴大準購規模,其他地市不得再出臺汽車限購規定”。這也被業內視作提振汽車消費的“大招”。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放寬廣州、深圳市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相當于加大了供給端。而擴大準購規模,也將刺激部分潛在消費力進入市場。這對于持續調整中的國內車市而言,將起到直接拉動效應。同樣,中銀證券也認為,隨著未來逐步放開準購規模,未來在廣州、深圳兩市獲取車牌難度將有所下降,“搖號”等待時間有望縮短,車牌競拍價格也有望降低,將直接刺激潛在消費者進入市場,拉動汽車銷量。
數據顯示,廣東2018年汽車產量為321.58萬輛,超越上海、吉林等,位居全國第一。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會長嚴斐透露,去年廣東省機動車、汽車零售量分別為330萬輛和25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79%和3.37%。這是廣東省機動車、汽車零售量28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據了解,從2008年至2012年,廣東省汽車上牌量超過1000萬輛,這些存量車目前已經進入了更新換代期。此時,廣東開放汽車銷售供給,無疑是給低迷的市場打上了一劑強心針。
除了廣東外,近期,包括北京、上海、甘肅、江西等超過十余個地方都在密集部署或是出臺促消費升級的相關政策。
不得不承認,汽車消費放緩成為拉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重要因素,激發潛在的汽車消費需求已然成為各個地方上迫在眉睫的工作重點。那么購置稅新政加上如此多的開放政策,到底能否讓汽車消費市場在今年下半年如愿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