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波士頓咨詢公司顯示,到2035年,電動化、自動駕駛汽車和共享出行三大新出行技術將瓜分走汽車行業40%的利潤;包括傳統零部件供應、油電混合汽車銷售、汽車金融以及汽車后市場在內的傳統利潤池,在汽車行業利潤中的份額將下降到60%。
據波士頓咨詢測算,受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市場消費趨勢的影響,全球新車銷售會在2025年停止大幅增長,電動車、無人駕駛和共享車輛的普及,將推動新車銷售最終停止增長。
未來15年,OEM的競爭地位受到新晉挑戰者的威脅。這些挑戰將來自供應商、按需出行平臺和科技巨頭,城市也將在交通出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上市公司三季度財報顯示,在國內汽車消費乏力、整車上市公司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新能源板塊和智能汽車板塊的頭部企業則表現出了巨大的增長。
波士頓咨詢預測,從現在到2030年,在新增長領域的投入將超過9000億美元,到2035年則要超過2.4萬億美元,其中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累計投資總額將達到450億美元,占OEM累積研發開支的1.7%。
對充電基礎設施的累計投資額預計將達到1300億美元。此外,到2035年,預計整個行業將斥資1.8萬億美元生產7200萬輛自動駕駛出租車。
波士頓咨詢的報告顯示,中國在爭奪新興利潤池中具備開局優勢。2017年電動汽車電池銷售量、按需出行總次數和新能源電池新增產能三方面,中國均排名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