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追趕智能駕駛技術的比亞迪,在不斷切換陣型。36氪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比亞迪內部負責自研智駕的天璇開發部與天狼研發部近期已經整合。整合后,初步的自研智駕落地時間是明年年中,包括高速智能領航和城區智能領航功能,落地車型選擇了比亞迪百萬元級高端品牌仰望。今年6月,比亞迪成立自研智能駕駛的天璇開發部,由前高合汽車智能駕駛負責人許凌云負責,定位于自研高階智能駕駛方案。與此同時,比亞迪老將李鋒組建了天狼開發部,定位于開發低階智駕方案,同時承接部分供應商業務,包括地平線供應全棧方案的海豹項目。但時隔四個月后,兩個團隊的獨立運作狀態已被弱化,“現在對內、對外,都不說天璇和天狼,就是一個自研智駕部門”。比亞迪一直崇尚內部賽馬,不管是自研芯片,還是自研智駕,內部都曾有多個部門同時展開,互相競爭。這樣的組織架構利于競爭,但也可能會出現分散精力,耽誤產品節奏的情況。尤其是智駕研發在“精”而不在“多”,專一團隊,整合發力,才能最大化的發揮出作用。如今比亞迪智駕自研團隊整合,也是其沖刺自研量產的信號。智能駕駛行業正在進入急行軍節奏,高速領航、城區領航,乃至今天的端到端,新技術體系層出不窮,頭部公司如華為等和第二梯隊的速度差也在快速拉開。比亞迪顯然也在努力探索自己的智駕業務節奏。
「從分到合,“賽馬”出了結果」
天璇開發部脫胎于比亞迪新技術院下轄的智能駕駛研發中心,天狼開發部的前身是比亞迪電子事業部的智駕研發團隊。今年上半年,在比亞迪整合智能駕駛資源的過程中,電子事業部有一支百人級智駕團隊融合進比亞迪新技術院,由李鋒帶隊。
如今,比亞迪的新技術院內部,兩支團隊由并行,再次發生了整合。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天璇和天狼團隊成立后,天狼吸收了不少來自其他車企的智駕人員,有成熟經驗,進度顯然更快一些。目前,兩支團隊整合之后,許凌云由原先向新技術院院長楊冬生匯報,已經開始在業務中向李鋒匯報。也就是說,在過去一年多時間,比亞迪自研智駕的負責人位置,已經從老將韓冰,新秀許凌云,連續接棒至現在的李鋒。拆分、整合,更換核心技術負責人,不斷沖刺自研智駕的落地目標,是比亞迪過去兩年追擊智能駕駛業務的常態。這源于集團高層對智能駕駛的重點關注。比亞迪新技術院院長楊冬生在接受36氪采訪時曾提到,比亞迪現在第一重視的就是智能化。他經常接到董事長王傳福的電話,兩人交流的主題都是智能化。“賽馬文化在比亞迪這樣的大公司很常見,尤其是公司級的業務,出不了成績就得換人。”一位資深比亞迪人士向36氪表示。天璇和天狼整合之后,比亞迪在自研智能駕駛體系之外,還有智能化技術研究院,由劉柯負責的智能網聯中心與韓冰負責的智能駕駛中心合并而成。智能化技術研究院主要負責與供應商合作,自研和外部供應商并舉,以此保證比亞迪龐大的需求量。「智駕,比亞迪的新銷量杠桿」
今年9月份,比亞迪單月銷量首次突破40萬大關,達到41.94萬輛。其中王朝網與海洋網依舊是絕對的基本盤,銷量為40.15萬輛,占比95.7%。高端品牌騰勢、方程豹、仰望合計銷量1.6萬輛,占比僅有3.8%。主打中低端車型的王朝、海洋兩網是比亞迪掌握10-20萬元市場定價權的基礎,但拿下更多的中高端品牌市場,是比亞迪更長遠的目標,也是三大獨立品牌的使命。如今的中高端汽車市場的份額基本被新勢力瓜分殆盡,蔚來、問界、理想這些車企成立之初便對標BBA,多年以來已經占據用戶心智,比亞迪想要撬動這塊市場,并非易事。補齊智能化,是比亞迪突破中高端市場的關鍵手段。比亞迪正在做出改變,騰勢Z9GT憑借易三方等電動化技術加持,上市36小時收獲大定5000輛,如果再有城市領航等智能化技術,會有更好的市場表現。若比亞迪的自研算法落地,配合其特有的易四方、云輦等技術,或許會帶來不一樣的駕駛體驗,屆時對沖擊中高端市場會有不小的助力。自研智駕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這是比亞迪的優勢之一。王傳福曾表示,計劃在未來投入1000億元用于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重點聚焦包括生成式AI、端到端大模型等在內的前沿技術。這不是空談,崇尚“工程師文化”的比亞迪一直重視研發投入,上半年便投入了202億元。雖然目前在公開場合,楊冬生談到的端到端,仍是機械意義上從執行器到執行器而來,即從輪胎的端感應,到大腦的反應和策略,再下到輪胎的控制。但從感知到規控的軟件端到端,比亞迪也在暗中發力。今年6月份,比亞迪曾短暫引入前百度艙駕融合智駕技術負責人周鵬,專門負責負責端到端大模型規控算法開發。比亞迪的天璇與天狼開發部合并后,也集中力量對軟件算法進行突破。曾經比亞迪有數個部門同時進行智駕研發,內部賽馬固然更有活力,但也造成了資源上的冗余。如今合兵一處,或許是比亞迪補齊短板的機會。行業中高階智駕功能已經向15萬元級車型普及。如果比亞迪長期沒有亮眼的智駕能力,不僅沖擊中高端市場吃力,10-20萬元的基本盤可能也會受到影響。此次組織架構調整后,比亞迪顯然需要更快的研發速度。比亞迪長期堅定的電動化技術研發,讓其在過去數年中取得了先發優勢,新能源車銷量已經突破900萬臺,上半年營收超過3000億元。而在這條銷量大船上,如何撬動更大的商業杠桿,正緊急考驗比亞迪包括智能駕駛在內的智能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