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汽車像素》報道,一周內,北京奔馳兩大工廠陸續停產。報道稱,北京奔馳位于大興的NGCC工廠將停產超40天,同時順義工廠也于近期開始停產。
截至發稿前,北京奔馳官方暫未回應。
據了解,北京奔馳在國內布局有兩大整車制造工廠——大興工廠和順義工廠,其中大興工廠也被稱為前驅車工廠,主要生產包括GLA級、A級、GLB級、E級長軸距版、C級長軸距版等,而順義工廠能夠實現混線生產奔馳FMA前驅平臺、MRA后驅平臺、EVA2電動平臺電動車,投產GLB級、EQA、EQB、EQC、EQE等車型。
至于停產的原因,大興工廠主要因為產品轉型,該工廠將承擔下一代CLA的生產,需完成現有MFA平臺向MMA平臺的改造。在2023慕尼黑車展開幕前夕,梅賽德斯-奔馳正式發布全新CLA級概念車,其量產版車型將會在2024年推出,將會成為MMA架構打造的首款車型。
順義工廠停產原因更多的是產品轉型失敗,EQA、EQB、EQC等EQ系列電動車銷量慘淡導致。作為梅賽德斯奔馳旗下首款純電車,EQC的銷量十分差勁。以中國市場為例,其前8月累計售出167輛,是奔馳銷量最差的國產車型,而EQA、EQB的銷量也很一般,銷量為2583輛、4354輛,EQA、EQB、EQC本質上均為“油改電”車型,即便在終端市場大幅優惠的情況下,也未能得到中國消費者的認可。
在燃油車時代,豪華就是奔馳最好的護城河,消費者也愿意為溢價買單,而在電動車時代,消費者對于品牌十分敏感,奔馳推出的電動車在智能化、續航里程方面缺乏亮點,被認為是電動車界的“雜牌車”。
奔馳電動化推進緩慢還有一個原因在于,缺少競爭力的入門級豪華車型。在國內,奔馳最暢銷的車型是E級、C級和GLC,其中E級已有同名的電動車,也就是EQE,這是一款真正的電動車,但價格很高,售52.8萬元起,而命名為EQC的電動車本來可以成為Model 3的強力競爭對手,卻是一款基于GLC打造而來的車型。根據康林松的規劃,定位C級的走量電動車型將在2024年底或2025年上市。
在2023上海車展期間,段建軍表示,“電動化轉型是當下汽車行業變革中最大的確定性,奔馳積極擁抱這一變革的決心、核心、信心不變。”不難看出,奔馳對電動車領域的重視程度,但從EQC被市場冷落的命運來看,在智能電動車這個賽道,奔馳的品牌影響力大打折扣。
在2023上海車展上,中期改款GLC長軸距版車型上市,售價為42.78-53.13萬元,新車外觀、內飾均采用奔馳家族最新的設計語言,并提供5座與7座兩種空間布局。此外,全新E級長軸版也在工信部完成申報,預計11月量產上市,這可能是奔馳最后一次對E級進行換代了。乘聯會數據顯示,前8月E級累計銷量10.55萬輛,GLC為7.57萬輛。
當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為風向,奔馳也不得不變革轉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奔馳都只能依靠燃油車。在股東大會上,康林松宣布,公司的電動汽車發展計劃將被一定程度地推遲:2025年實現50%的電動汽車銷量占比的目標,將在2026年實現。未來,這個目標是否會繼續延后,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