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8日,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元戎啟行發布了面向前裝的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DeepRoute-Driver 2.0,成本不到1萬美元。
元戎啟行是首家將L4級自動駕駛成本降到1萬美元以下的自動駕駛公司。
該方案的推出,打破了L4級自動駕駛因成本高昂而無法量產的困局,令自動駕駛大規模量產成為可能。
該方案采用了5個固態激光雷達和8個攝像頭,可對周圍形成360度精準感知。
相較于目前市場上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元戎啟行的自動駕駛車輛車頂上不再有復雜的傳感器結構,傳感器大多嵌入車身,保持了車輛的流線型設計。
根據元戎啟行發布的路測視頻,該方案的自動駕駛系統在城市復雜路況中也有“老司機”般的表現,能精準識別紅綠燈、各類交通參與者、周圍的動、靜態障礙物,在繁忙的車流中也能輕松完成連續變道、避開臨時路障等復雜操作,選擇最高效的道路行駛。
元戎啟行CEO周光表示:“元戎啟行從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自動駕駛的成本問題,通過一系列創新技術,弱化了硬件對系統的限制。元戎啟行的感知算法能夠很好地適配和融合固態激光雷達與相機的數據。通過我們自研的推理引擎,使得復雜的自動駕駛系統也能夠用低成本、低功耗的計算平臺運行。此外,自研的相機等硬件設備也降低了自動駕駛系統的整體成本。”
L4級自動駕駛成本高昂,動輒幾十上百萬的成本一度是限制這一技術商業化的緊箍咒。
因此行業中也有許多企業并沒有直接研發自動駕駛技術,而是采取從L2到L4不斷升級的“漸進式”技術發展路線。
兩者孰先實現自動駕駛量產,在行業中一直有爭議。
有人認為L2的技術無法“升級”到L4,也有人認為現階段L4技術成本過高,難以進入前裝實現量產,也就無法積累足夠的數據證明自身的有效性。
對此,元戎啟行CEO周光則認為:“只有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打造真正的無人駕駛,才能從工程上降本增效,更快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一開始不計成本的研發,盡管能獲得較好的系統性能,但在量產前必定會面臨非常大的降本壓力,而一開始若因成本而降低對技術的要求,某種意義上是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偏離,更難實現自動駕駛的量產。”
在產品規劃上,2022年到2023年,元戎啟行將拓展與主機廠的深度技術合作,研發出車規級前裝量產方案,預計到2024年,搭載L4級自動駕駛系統的汽車將開始量產并大規模進入市場。
這一方案也將用于元戎啟行未來的RoboTaxi運營中。為滿足大規模部署后的數據研究和技術迭代需求,元戎啟行將通過成熟的數據閉環體系,以數據驅動的方式,在數據收集和分析、算法提升、模擬仿真、到真實路測、版本升級這一閉環中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迭代,從工程上提高自動駕駛對長尾場景的處理能力。
由于法律法規的要求,L4級自動駕駛量產后,在一段時間內,車輛還需要駕駛員的監督。車企和自動駕駛企業可在這一階段積累海量數據,通過數據閉環不斷進行技術迭代,以應對未來不斷出現的邊界場景。但隨著法規和政策的開放,自動駕駛汽車將不再需要駕駛員。
今年9月,元戎啟行獲得了阿里巴巴領投的3億美元戰略投資,成為國內唯一獲得互聯網巨頭投資的自動駕駛公司。
元戎啟行也是首家在深圳中心城區進行自動駕駛汽車試運營的企業,迄今為止,已累計接單量近3萬單。
其中,95%的乘客給出5星好評,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兼具智能、平穩、舒適等優點。元戎啟行在深圳、武漢、杭州的繁忙核心城區已經積累了超過300萬公里測試里程。
2020年,東風汽車與元戎啟行等多家企業達成“自動駕駛領航項目”合作,在武漢打造全國最大規模的自動駕駛車隊,到2022年,總投放自動駕駛汽車不少于200輛。2020年,元戎啟行還與曹操出行展開了自動駕駛網約車的測試運營合作。
“元戎啟行一直專注于打造一套自動駕駛系統。在確保安全、可靠、智能的基礎上,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技術不斷降低系統成本,讓自動駕駛實現前裝量產,為用戶提供‘坐得起’的自動駕駛服務。”周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