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車市你認為怎么樣?

樓主  收藏   舉報   帖子創建時間:  2020-03-28 09:50 回復:0 關注量:5055

“在一定程度上,疫情延續時間長短,或將決定今年汽車市場的走向。”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汽車行業今年的形勢不容樂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諸多機構和專家上個月作出的車市預測都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生產:進口零部件短缺或漲價 挑戰因素增多

  汽車終端市場,一定程度上折射的是汽車全產業鏈的現狀。

  在國內,經過嚴格防控,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汽車全行業正在有序復工。3月23日,距離1月23日武漢“封城”2個月,1153名員工走進闊別了60天的東風乘用車公司武漢工廠,正式復產。至此,地處湖北的東風汽車集團復工率達到99%,復產率達到70%。目前,國內汽車企業一汽、東風、長安、廣汽、北汽、吉利、江淮、比亞迪、奇瑞、重汽、宇通、金龍等企業基本都已復工。

  然而在國外,情況日益嚴峻。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過40萬。隨著疫情在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蔓延,跨國汽車品牌在歐美地區關閉了超過100家工廠和大量品牌展廳,汽車產銷遭受嚴重沖擊,也給我國的汽車進出口增添了不確定性因素。

  “疫情沖擊的是整個汽車產業鏈,包括汽車產銷。就國內來看,一方面是今年春節后汽車行業的復工時間比往年均有推遲,影響了產量,另一方面是不少新車型發布時間推遲,再加上北京車展等行業重要展會的延期,也影響了銷量及整個汽車市場。”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談到。

  如其所言,在整個產業鏈上,2月份,因湖北等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推遲復工,部分國內零部件出口企業一時供應不及時,導致國外幾家車企臨時停產。但是如今,情況發生了逆轉,在國內車企復工后,由于歐美疫情造成大量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停產,國內的一些依賴進口零部件的企業受到了波及。

  據悉,我國進口汽車零部件主要是芯片、插接件、化工原材料等中高端、精密加工產品,其中來自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的占比近八成。受疫情影響,博世、德爾福、電裝部分工廠近期停產或大幅減產,電噴系統將可能短缺。米其林、固特異的一些歐美工廠已停產,米其林宣布自3月16日起美國市場產品漲價7%;而固特異則自4月1日起,乘用車輪胎北美市場售價上調5%。

  “如果國內車企所需的零部件遭遇短缺或漲價,肯定會導致成本上升、新車延遲上市,從而影響到汽車市場。同時,一些國家的疫情,有可能會影響國內新車的出口。還有,近期國際油價的大幅下挫,也對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帶來了新的挑戰。”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銷售:4S店門庭冷落  “云賣車”轉化率低

  愁云慘淡,是疫情影響下近來汽車銷售的真實寫照。3月24日,記者走訪了位于北京朝陽區的兩家4S店。銷售代表都佩戴口罩,顧客來了要先登記個人信息,測體溫,附近還有專門人員隔半小時左右就對室內外進行噴霧消毒,但是顧客并不多。一家店面經理說,最近顧客非常少,以前來看車的顧客中,最終簽約買車的大概有50%,現在顧客停留時間短,很多看看就走了,真正買車的不到10%。所以,也在嘗試線上直播的方式推銷。

  “已經上班了,也拿到了號牌,想買輛新車通勤,疫情期間出行更安全些。但打電話一問,一些4S店還沒營業,即使開業的也是人手不足、新車不多。看來想選到合適的車,還是要等疫情過后吧。”北京某公司經理楊先生說。

  “由于個別地方交通受限,外地員工尚未返崗,已經回來的也要先隔離14天;同時因為前段時間的物流原因,新車無法及時補貨,目前上門的顧客也不多。我們也盼著疫情早點結束,一切恢復正常。”北京朝陽區一家4S店經理向記者介紹。

  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經銷商,都在期待疫情早日結束,生產生活早日回歸正常化。疫情影響之下,云講座、云發布、云直播、云賣車等線上傳播方式“多云”同現,漸成熱潮。很多4S店也開始直播銷售。近來的相關數據顯示,車企、經銷商在抖音平臺開通開播賬號近5000個,懂車帝直播經銷商數量近5000家,累計直播超過8萬場次,快手汽車類直播的日均場次已突破3萬場。但是,4S店反映效果卻并不理想。

  “近來時間比較充裕,很多廠家、4S店的帥哥美女開始線上賣車了,這倒是很新鮮,能了解一些車的信息,但是店面對一些涉及價格、車輛實際情況等問題都不回答,遇到這樣的,我就不再關注了,也不想在線上下單。”想買車的上班族周先生告訴記者。

  長城歐拉品牌市場傳播部負責人王偉偉對此表示,直播賣車是疫情下車企采用的新對策,希望借此解決4S店門庭冷落的困局。但這種溝通始終不能替代線下體驗及購車環節,直播賣車的核心其實只是培養潛在客戶。

  普華永道思略特合伙人蔣逸明認為,線上與線下是可以解決主機廠、經銷商與用戶接觸、互動問題的組合手段,但與快速消費品的線上快速銷售不同,周期長、轉化率低是汽車銷售的本質特征。“線上不是萬能的,汽車銷售的本質是基于線索的長周期銷售,線上手段起到的作用大多在線索收集階段,而不是轉化階段。”他說。

  市場:變數增多 預測難度大

  “本來1月就想買,還沒來得及去看車,疫情就來了,一晃兩個月過去了,現在剛上班也很忙,而且這兩個月只有底薪沒有獎金,只能再向后推一推再買車了。”陸先生的遭遇,是很大一部分意向購車者的真實寫照。

  “疫情造成很多汽車消費需求被暫時抑制了,估計在疫情過后會有一定的釋放,但是,從假期過長和復工現狀來看,很多領域的個人收入會受到一定影響,這有可能導致購車消費的反彈力度不一定很大。”薛旭認為。

  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既始料未及也并未終結。目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已經使得國內有多家車企被曝開始下調年度目標,也有不少車企有降薪方案在網絡上流傳。

  “從汽車個人消費到產業、再到市場都會受到影響。”崔東樹認為,疫情正在蔓延全球,各國實際情況不一,恢復正常秩序的時間難以確定,汽車市場面臨的許多困難可能比預計的要大,時間可能要長,所以模型預測的難度更大。目前,對于今年的國內汽車市場,業內預測已經先后兩次下調,從最初的預計下降1%到2月份的預計下降5%,再到3月份預計下降8%左右。

  未來:我國汽車市場中長期向好總趨勢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我國接連出臺了一系列加強疫情防控、推動有序復工復產、釋放汽車消費潛力的政策。3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積極有序推動制造業和流通業復工復產復業,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態,發展線上服務等。

  “疫情影響車企產銷量,這對原本就處于艱難期的車市將產生進一步沖擊。”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逆寒風前行,考驗的是眼光和耐久,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是必須要有大局意識和責任擔當。

  “疫情在全球擴散,為我國汽車市場增加了許多不利因素。對此,在戰術層面上要高度重視,但同時也應在戰略層面上堅定信心、加強謀劃,利用各種機遇,多措并舉,努力抵消負面影響,求得新的發展。”薛旭表示,“應該說,經過這些年來的積淀,加上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產生的新動力,我國汽車市場中長期向好的總趨勢沒有改變。”

  您對今年車市走向如何判斷?歡迎在文末留言,說出您的看法。

  編輯:薛亞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