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竟排名墊底,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到底哪家強?

自動駕駛,可以說是目前橫跨科技和汽車界的熱門話題之一,也可以說是人們最不了解的領域之一。
首先從概念上來說,不少企業都打著“無人駕駛”、“全自動駕駛”的旗號大肆宣傳,同時在一些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令人誤以為“無人駕駛汽車”早已落地,并可以買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其Autopilot系統從原先號稱的“全自動駕駛”一步一步被改為“自動輔助駕駛”,說明自動駕駛離真正的應用仍然有一段距離。
其次,在公司層面上,專注于自動駕駛研發的企業往往埋頭研發,而其風頭則被特斯拉、谷歌以及國內的BAT等科技大牛蓋過,傳統車企、新興企業以及一些生態中的關鍵技術的企業仍然不為人所熟知。
因此,在這些原本關注度就較高的科技巨頭的不斷造勢下,給人一種科技公司主導自動駕駛領域的錯覺,其實真實的自動駕駛行業并非如此。
谷歌雖一枝獨秀,但傳統車企占據絕對優勢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Nikkei發布的截至7月底的專利競爭力排名中,Waymo一躍登上冠軍寶座。在兩年前,這家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僅排在第五,增長幅度驚人。

之前排名第一的豐田跌到了第二位,第三至第五位分別是通用、福特和日產。而德國的博世被擠出了前五,位居第六位。
緊隨其后的包括奧迪、大眾、沃爾沃、斯巴魯、寶馬、現代、捷豹路虎、德爾福、戴姆勒及大陸集團(馬牌輪胎)這些汽車相關企業,以及IBM、日立、松下、三菱、東芝、思科等老牌科技企業。而作為新崛起代表的Uber則位列第26位。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的自動駕駛新貴mobileye僅排在第19位,其曾經的合作伙伴特斯拉則不見蹤影。
另外,咨詢公司Navigant在今年2月份發布了相關報告,列出具有代表性的19家無人駕駛汽車企業并對它們進行了排名。衡量標準包括:視野、市場策略、合作關系、生產策略、技術能力、銷售能力、量產能力、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產品組合能力以及可持續能力。
同時,它還在策略和執行的兩個維度上,將這些公司依次區分為:領導者、競爭者挑戰者和跟隨者。

以下為具體排名(排名有先后):
領導者:通用、福特、Waymo、大眾、戴姆勒-博世、雷諾日產聯盟、安波福、寶馬-英特爾-FCA
競爭者:沃爾沃-Autoliv-愛立信-Zenuity、PSA、Navya、百度-北汽、捷豹路虎、豐田、現代
挑戰者:Uber、特斯拉、本田和蘋果
追隨者:無
另一方面,我們再看一下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的資本投入來看,排名第一的是Waymo(100億美元),第二是蘋果(90億美元),第三是特斯拉(70億美元)。其次依次為:Cruise(45億美元)、豐田(28億美元)、寶馬聯盟(25億美元)、福特(20億美元)、Uber(15億美元)。
其中Cruise之前被通用收購,目前仍保持獨立運營。寶馬聯盟則是涵蓋寶馬、克萊斯勒、英特爾、Mobileye、德爾福、大陸集團的超強組合。
從中可知,谷歌的領先不僅在于巨大的投入,還離不開其擁有了專利數量。同時,相信還得益于谷歌在人工智能等技術和專利方面的積累。此外,谷歌在行駛里程上已經達到了800萬英里,如果不算已經商用的特斯拉的話,絕對屬于行業第一。
但是,盡管谷歌一枝獨秀,但傳統車企仍然在自動駕駛領域占據主動,可見這些老牌企業都不想放走自動駕駛這個“香餑餑”,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國內企業明顯落后了不少,只有百度-北汽“露臉”而已。
新興企業步履艱難,聯手車企成趨勢
熟悉自動駕駛的朋友一定會發現,新興企業去哪兒了?
其實,除了上文中提到的Cruise被通用收購外,mobileye也在2017年被英特爾收入囊中,還包括Otto被Uber收購、Argo.ai被福特拿下、NuTonomy被德爾福買下,當然還包括與大眾聯手的Aurora以及寶馬聯盟等等組合。
目前,業界普遍認為,自動駕駛是“人才稀缺+資本密集型”的行業,簡單而言就是需要“砸錢”。
對于新興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來說,缺少資金就難以找到合適的研發人員,也難以組建車隊以完成實驗和測試,更難以維持正常的運營。
然而,財大氣粗的老牌車企和科技巨頭們自然不會缺錢,同時這些大型企業都苦于內部流程繁瑣和反應遲緩,然而速度恰恰是規模較小的新興公司的強項。
因此,在國際上,老牌車企或科技巨頭與新興企業的聯手或結盟,已成為行業的趨勢和潮流,所以這些小型企業只是躲在了巨頭們的身后罷了。

國內外差距明顯,任重而道遠
在國內,除了國外車企之外,近幾年BAT也正將觸角深入這一全新的領域。
作為互聯網巨頭,三家都陸續從智能汽車平臺逐步轉向人工智能平臺,目的就是為車企打造開放平臺,從軟件和應用層面開始切入。
例如,阿里與上汽、神龍、寶馬、奔馳、沃爾沃已有合作,并集結了交通部公路院、國家電網、中國聯通、一汽集團、上汽榮威、英特爾、福特汽車、神龍汽車、大唐電信集團等成立了一個“2038超級聯盟”。
騰訊這邊,則與寶馬、奔馳、奧迪、廣汽、長安、一汽、吉利、東風等車企合作,形成了“四橫兩縱一中臺”的業務矩陣。
百度的朋友圈更為龐大,其“Apollo生態聯盟”中就包括沃爾沃、大眾、戴姆勒、寶馬、福特、捷豹路虎、奔馳、豐田林肯、保時捷、長城 、通用、奧迪、啟辰等等車企,并且百度無人車早已落地,在BAT中領先。

此外,近年來涌現出不少初創企業,例如圖森未來、小馬智行、星行科技、景馳科技、馭勢科技等等,也正試圖搶占自動駕駛這一新風口。
由此可見,國內自動駕駛仍然與國外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車企方面,國內自有品牌由于剛剛崛起,在技術儲備上和研發實力上仍然不足,因此選擇了與BAT等科技、互聯網企業合作,從求在應用層面快速跟進。
而國外傳統車企則更關注于自主研發,結合大量實驗和測試,并收購或聯合新興企業,補充新鮮血液,以加快技術應用和落地的速度。
在科技公司方面,國內BAT中只有百度較為領先,但仍然落后于Waymo。其中百度可以說是已擁有領先的地位和技術儲備,同時騰訊和阿里也在積極追趕,相信只要專注于技術研發,今后一定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智能搜圖綜上所述,目前自動駕駛剛剛處于初級階段,整個生態圈中各類企業都呈現出摩拳擦掌的態勢,技術研發、測試及資本投入都成為比拼的關鍵因素。同時,強強兩手、優勢互補也已經是必然的趨勢,不可避免。
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巨頭并沒有在自動駕駛領域占據太大的優勢,傳統車企才是真正的“領頭羊”。而特斯拉也只是跟隨者,千萬不要被“文字游戲”忽悠了!
延龍車友圈 2018-11-15
圈主:yanlong 帖子:1汽車工業自動化圈 2018-11-15
圈主:x13249819827 帖子:16大顯神通圈 2018-11-15
圈主:x13249819827 帖子:0上海燃料電池交流圈圈 2018-11-15
圈主:chenxinsnec 帖子:0小鵬汽車圈 2018-11-15
圈主:新能源汽車網 帖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