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得空間郭晟:一份對測繪的情懷,換來了超前的自動駕駛技術積累

 
樓主  收藏   舉報   帖子創建時間:  2018-11-08 18:45 回復:0 關注量:493

“沒有高精度地圖,自動駕駛免談”,已然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共識。

隨著無人駕駛商用化日益臨近,高精度地圖成為了互聯網巨頭、AI創業公司和傳統圖商,乃至投資機構都紛紛搶占的賽道。

凱輝基金創始人及董事長蔡明潑先生曾表示,汽車出行產業正處于顛覆革新的時代,發展空間寬廣,也是凱輝一直重點關注的領域,眾多該領域的國際知名企業也對中國相關初創科技企業表示了很大的興趣與關注,并期望與它們有更深的互動與合作。

當前,中國汽車行業正在高速發展的進程當中。預計到2020年,中國乘用車銷量將達到近3000萬輛;而隨著滲透率的加速提升,全球自動駕駛行業將從現在的3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96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90億美元,市場規模與發展潛力巨大。

郭晟沒有想到,自己當初因為一份對測繪專業情懷而成立的立得空間,如今竟陰差陽錯的超前進入了自動駕駛行業,憑借著多年的技術積累走在了行業的前沿。

為情懷而再次創業

畢業于武漢大學測繪與遙感專業畢業的郭晟,早早的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

199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從德國出訪回來的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院士和郭晟分享了自己在德國看見測繪人員使用車輛測繪的見聞。他們認為,相對于人力測繪,測繪車對工作效率有巨大提高,并且預感到隨著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平面二維地圖已經漸漸式微,新式的三維立體地圖即將成為主流。

于是,就在武漢大學國家實驗室里面一個小辦公室里,立得空間成立了,李德仁院士親自擔任首席科學家,郭晟也由此開始了自己的再次創業。

對于成立立得空間的初衷,郭晟感慨道,“當初沒太多考慮,因為當初并不是從賺錢的角度考慮這個事。主要還是因為自己本身學測繪的,想對測繪的學科、產業發展做一些貢獻,所以說當初應該是情懷的成分多一點吧,糊里糊涂地就闖進來了。”

在當時整體技術都不成熟的情況下,立得空間卻闖入一個了超前的行業,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慣性導航系統就是移動測量系統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它通過測量載體的姿態及加速度,并自動進行積分運算獲得速度和瞬時位置數據。只有掌握這項技術,測繪車才能跑的過程中準確地把相機拍出來的照片里地物的位置給標注出來。

國外的慣性導航技術彼時也還不成熟,而且由于慣性導航系統是一種自主式導航系統的特性,這項技術都是運用在導彈上,因此這項技術國外對于中國是禁運的。但郭晟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在多個工業部門和企業的配合下,歷經了5年的努力,立得空間最終在2004年攻克了慣性導航的技術難題。慣性導航系統是移動測量系統的心臟,解決了這個難題后,立得發明出的移動測量系統種類涵蓋了空中,地面,室內、室外,向國防,測繪局、研究院、大專院校等提供了各種型號的空天地移動測量系統及各行業的解決方案,包括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應急、交通、旅游、消防等。

據郭晟介紹,立得空間同時也是實景地圖的發明人,以前百度用的大部分街景都是立得來做的。而且,立得空間也為四維圖新提供數萬公里的ADAS數據定制采集。

陰差陽錯成了行業先行者

高精地圖可以為車輛環境感知提供輔助,提供超視距道路位置信息,并幫助車輛進行規劃決策。高精地圖不僅僅用于導航,還需要提供關鍵的安全功能。相比傳感器近距離感應的作用,高精度地圖更著眼于對遠距離的路徑判斷和規劃。當車速過快,傳感器的反應速度和感應距離不足以支撐汽車做出駕駛反應時,或者下雨天雨滴擋住傳感器攝像頭時,高精地圖則可以發揮提前規劃安全路徑的作用。

和給人看的導航地圖不同,高精度地圖是給機器看的地圖,給了無人車上帝視角。郭晟對此補充道,“高精度地圖的內核可能是有共性的部分,但是它的外延是要針對不同車廠來定制的。這個地圖也不再是人看的地圖了,而是變成了程序,通過汽車總線指揮汽車的感知系統、動力轉向系統、剎車系統等等,所以地圖本身是一個機器指令。”

而當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被視為全球自動駕駛技術競爭中最為強勁的選手。而且對外國公司而言,進軍中國市場卻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中國在收集地圖數據或提供地圖服務層面設有嚴苛的許可審查。由于地圖行業涉及國家機密,政策壁壘將各類國外圖商擋于門外,為國內高精地圖企業創造了穩定發展的契機。

以政策導向來看,國內高精度地圖市場必將是國內廠商所主導:由于政策對國內圖商的鼓勵和對外資公司排斥,國內高精度地圖行業必將由內資所主導,國外地圖巨頭很難進入。早在2016年,國家局就已下發了《關于加強自動駕駛地圖生產測試與應用管理的通知》,通知中規定,高精度地圖的繪制必須由具有導航電子地圖制作測繪資質的單位來承擔。因此,如果想做高精度地圖,就必須要有這一資質。

目前,全國范圍內僅有15家企業擁有甲級導航電子地圖資質。互聯網巨頭也都有做自動駕駛的野心,早已通過收購或入股的方式間接獲得了高精度地圖的船票:2013年百度收購了長地萬方,2014年阿里巴巴收購了高德地圖,同年騰訊以近12億元的價格入股四維圖新,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此外,滴滴旗下的滴圖科技也已經成功獲得甲級導航電子地圖資質,京東也在今年7月19宣布推出專注于機器人地圖和智能駕駛數據應用的京東地圖,同時提交了甲級導航電子地圖制作資質申請。

除了幾家國家機構,立得空間是少數的幾家“沒有站隊”的中立圖商之一。同時,立得還有軍工背景資質,獲得了軍方跟國家測繪局的認可,這樣以后在高精度地圖生產推廣就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截止到目前,立得的高精度地圖已覆蓋全國500 多個市縣,超過60 萬公里里程,二維導航地圖則覆蓋全國3000 多個縣市,超過600 萬公里里程。

除了高精度地圖,高精度行車定位技術也是自動駕駛破局的關鍵點。自動駕駛的核心內涵包括定位、感知、決策、執行四個部分,其中定位是決策和執行的前提。定位系統主要作用是確定車輛所處的絕對位置。定位系統除了要依托高精地圖外,還要通過慣性傳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統來精確定位車輛所處絕對位置。在定位系統中,慣性導航是對GPS衛星導航的補充,也是無人駕駛汽車必需配置的定位系統,在GPS信號丟失的時候,慣性導航能夠實現自主定位,從而保證車輛的安全,如車輛在穿過隧道、進入地下車庫時都需要慣性導航提供精確的位置和姿態。

目前對于整個汽車行業來說,慣性導航系統仍然處于早期的起步階段,成本昂貴,如何攻克慣導技術難關,如何生產大批量車規級慣性導航裝置一直是業界難題。但是對于以移動測繪起家的立得空間來說,已經有了19年的技術積累,而移動測量與無人駕駛的感知層是一個技術體系,GNSS/INS、攝影測量&圖像識別、激光LIDAR、深度學習等核心技術相同。讓郭晟沒想到的是,立得空間竟被時代的大潮推上了自動駕駛的浪尖。

堅持只做自動駕駛的服務商

說起立得空間從移動測繪切入自動駕駛的原因,郭晟表示,“當初有一些汽車廠知道我們能夠做高精度的地圖,和慣性導航定位、定知傳感器,從網上找過來,我們才開始關注到自動駕駛這個行業。”

目前,立得空間已經和國內外100多家主流IT企業結成戰略盟友,跟主流車廠也在合作,如東風、上汽、長安、奇瑞等進行高精度地圖、慣性導航等全面合作。立得空間跟上汽合作完成無人駕駛高精度HAD地圖的標準,使高精度地圖大批量生產成為可能。并且,高精度地圖運用于上海嘉定某試驗場及江蘇鹽城某試車場,助力車廠自動駕駛車成功拿到路測牌照。

今年,立得空間還獲得了東風汽車5000萬元的戰略融資。東風汽車方面表示,東風汽車將自動駕駛電動汽車作為集團未來30年重要的發展戰略,會投入巨資和人力在自動駕駛相關技術與產品上。立得空間有著近20年的深厚技術積累,不但在慣性導航系統方面擁有技術壁壘,還將“高精度地圖+慣性導航定位定姿+ADAS智能化+車聯網”系統化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技術協同”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和立得空間合作的都是傳統的車企,并沒有那些從互聯網走出來的造車新勢力。郭晟對此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汽車是一個對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極高的產業。每一個車廠都有召回制度,可能因為一個小的瑕疵,就要對100萬臺車進行召回。在一個已經積累了130年的事故經驗和品質管控的工業體系里,都會出現召回的情況,可見汽車工業對品質和安全的要求之高,在這方面傳統車企無疑是有優勢的。但同時,在物聯網、大數據方面,傳統車企走得也很慢,這就需要立得這樣的科技公司為他們打頭陣。

立得空間因此也成立了控股子公司秀友科技,主要是做車聯網地圖服務的,布局未來“億車互聯”的智能網聯時代。通過“我秀中國”面向車聯網、物聯網與企業BI商業智能打造以“高精度、實景三維以及融合大數據”為特征的“物聯網地圖開放平臺”,向企業提供個性化地圖數據定制。目前,我秀平臺已經接入500多萬輛車,不但可以實時顯示汽車軌跡,未來也可以實現“地圖眾包”。為什么現在不能實現“眾包”模式?郭晟表示,這個理念是對的,但是設備成本仍然是一個難題,因此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

從面向小眾的測繪到如今炙手可熱的自動駕駛,郭晟仍然保持著創業時的那份初心,“創業本身就是人修行的過程,我本人原來不懂研發,不懂得高科技,也更不懂得去發明創造,但是正好進入了這樣一個需要跑馬拉松的行業,那我們的選擇只能是認真地把它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