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L2級自動駕駛,10萬的繽越和100萬的特斯拉體驗上有何

 
樓主  收藏   舉報   帖子創建時間:  2018-11-07 19:15 回復:0 關注量:827

吉利主打年輕運動的SUV繽越終于上市了,7.88萬-11.88萬元,不知這個價格有沒有讓你小小激動一把,至少在發布會上我發現很多媒體老師暗暗松了一口氣。

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對比官方配置表就會發現,只有頂配(Battle版)是具備L2級自動駕駛功能的,即便如此,它將依然是你現在能買到的最便宜的L2級自動駕駛汽車。

想當年配備“自動駕駛”的特斯拉出現時可是被吹上了天的,后來隨著自動駕駛的神秘光環蛻下,原來也就是個L2級別,但那是100多萬的車啊。

再回到今天,12萬的車就配上了100萬的特斯拉才有的自動駕駛功能,這算不算是國產車的巨大飛躍呢?

可能有人會噴,10萬的車和100萬的車,自動駕駛功能有可比性嗎?

那我們就來辯一辯它們同為L2級自動駕駛,它們在體驗上到底有沒有區別?

首先你要了解自動駕駛的幾個等級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以前大家不了解的情況下都統成為自動駕駛,以至于很多人分不清它們的區別。

這里可以教你簡單區分加強記憶:L2就是輔助駕駛,L3是智能駕駛,L4是自動駕駛,L5是無人駕駛。

L2能解放你的雙腳,但還不能解放雙手;L3可以解放雙手了,但法規還不允許;L4可以解放你的雙眼,到了L5則可以徹底解放你這個人。

現階段L4、L5就別奢望了,最近2-3年大家主攻的肯定還是L2、L3級別。它們歸結到硬件上的區別就是有沒有激光雷達傳感器。

所以無論繽越還是特斯拉都屬于L2級自動駕駛,因為它們沒有激光雷達,而奧迪A8具有L3級自動駕駛的關鍵就是裝配了一個Valeo的四線激光雷達。

那么,L2級自動駕駛有高低之分嗎?

肯定有。

其實要實現L2級自動駕駛很簡單, 最基本的配置要有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輔助、盲點監測、AEB主動剎車等功能,其次還有一些加強版功能,比如行人識別、交通信號標識識別、自動過彎、自動泊車等。

然后車企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搭配,就可以宣布擁有L2級自動駕駛功能。

如果你開過沃爾沃的車就能理解,它的輔助駕駛功能都呈現在中控屏上,你可以自由選擇組合使用。

而體驗上有何不同呢?

大概可以分為這幾個方面來分析。

能不能自動跟停、起步?

早期的自適應巡航,只能跟隨移動的車輛其用,對最低車速也有要求;而升級版的全速自適應巡航則可以實現零速起步跟車。

比如繽越搭載的全速自適應巡航可實現0-150km/h的全速自動跟車,適用于堵車低速路況。

但現階段的自適應巡航都需要前面有一輛車,但特斯拉可以做到識別前方紅綠燈自動起步,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認可其是L2.5級自動駕駛的原因。

能不能自動過彎?

現在很多20萬級別的車型都配備了車道偏離預警和車道保持輔助功能,這決定了駕駛員沒有掌控方向的情況下車輛還能不能安全行駛,比如凱迪拉克的Super Cruise就能讓駕駛員短暫雙手脫離方向盤(目前法規是不允許的)。

但大部分只能實現直線車道保持,對彎道則無能為力,如果你不控制方向的話,車輛就有沖出彎道的風險。

特斯拉就有過這樣的事故案例,但事實上它是有自動過彎能力的,可能是對彎道半徑有要求。比如繽越的ICC智能領航系統,在彎道半徑大于250m的情況下,可以自動跟車過彎(話說我怎么確定這個彎的半徑到底有多大?)。

能不能自動限速?

目前很多車型搭載的自適應巡航適用速度范圍是0-150km/h,但大家也知道我國目前的道路限速基本都在120km/h以內,自動跟車的情況下前車超速了怎么辦?

這里就要用到交通標志識別功能了,這項功能在很多車型上也有搭載,但基本都只能提醒駕駛員此路段限速,而電腦不能主動對車輛實施干預降速。

據我所知,特斯拉第二代Autopilot是可以在自動駕駛狀態下識別交通限速標識從而做到系統強制限速的。

繽越就不行,它的SLIF速度限制提醒功能,可以識別前方70米的限速標志,然后通過液晶儀表顯示出來,但只能提醒駕駛員,別超速,你超速我也沒轍。

能不能識別行人?

現在很多車輛都配備了AEB主動剎車功能(預碰撞安全系統),有些要求車速大于30km/h才可起用,而且大部分只能識別前方車輛。

那如果遇到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或者車速小于30km/h怎么辦?這就需要更全面的AEB功能。

比如繽越的AEB主動剎車啟用速度范圍是5-150km/h,同時可識別前方行人主動剎車。

這方面特斯拉就比較牛了,識別障礙物是最基本的,此外它不僅可預警前方碰撞,還能預防后面追尾,未來還會升級側向轉彎檢測功能(LTAP),因為特斯拉自動駕駛也出現過側邊撞車致死事故。

能不能自動變道?

這一點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L3的要求,其實在L2也可以做到,目前已知的是特斯拉就有此能力。

但變道功能非常考驗車輛的橫向定位和環境監測能力。

特斯拉雖然能主動變道,但它能感知的周邊環境距離有限,對于遠處高速逼近的車輛信息則無法掌握。這樣在類似歐洲的公路上是極其危險的,例如德國,后視鏡中離著很遠的車輛,眨眼功夫已到身后,不及時讓行都會撞上,更不用說變線切入了。

繽越肯定是做不到自動變道的,它前面的長距毫米波雷達最遠探測距離也只有160m左右,單目攝像頭可識別前方170m物體,后面只能監測3m×3m盲區內的車輛。

未來要想更遠就只有交給激光雷達了,200-300米都不是問題,再遠的話是V2X的事了,通過近場通訊可以監測周邊一公里范圍內的情況。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想強調一點

同為L2級自動駕駛,大家的能力還是有差別的,特斯拉算是一枝獨秀,雖然在專業排名中它的成績算是學渣水平,但不可否認它最早把這一項科技體驗帶給了消費者。

至于十萬元的繽越,它則把這項科技體驗帶給了普通人。體驗上雖然比之特斯拉還有差距,但依然遠超市場其它同類L2級自動駕駛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