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不能光喊口號,還得以試驗為根基
海明威說過:聰明人有時不得不把自己灌醉,才能與身邊的傻瓜相處。
但事實上,即使你把自己灌醉,也不知道中國人為什么那么沉迷于開會。我們不是去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
至于為什么人們那么樂于開會,寶沃總裁楊嵩分享了日本心理學家給出看似“殘酷”的解釋:沒能力的人坐在會議上,就有在做事的錯覺。
可也是楊嵩召集自家員工、業內人士和所有感興趣的人辦起了“寶書沃野”——寶沃大講堂,把上千名員工聚在一起一下午,在每月的最后一個周五花整整3個小時開一場“大會”。
從企業成本角度講,寶沃花了2%的人力成本來做這件事。這不是一個小數字,可寶沃還是去做了,目的還是希望利用這 2% 的學習時間,提升后續 98% 的工作效率,那樣這“會”才開的值。
自動駕駛不能光喊口號,還得以試驗為根基
本期寶沃大講堂上,剛剛入職的北美研發中心自動駕駛總監邢舟回國,為自家的員工詳細解釋了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應用,以及寶沃未來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規劃。
從整個行業來看,目前所有人自動駕駛的實現路徑的預估還是過于樂觀了。
無人駕駛車的決策能力不足,安全意識還比較弱,這兩點其實正是自動駕駛領域的痛點。決策能力決定了自動駕駛是否真的智能,而安全意識則是人類是否能真正相信自動駕駛技術可靠性的絕對基礎。
決策困難是可想而知的。車輛不僅僅需要準確感知周圍環境,還要對周圍的道路系統參與者進行評估和預判,給自己規劃出一條準確的可行駛路線,行進的過程中也要隨時做好應急準備。這整個過程中的計算量非常龐大,還需要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學習技術對整個流程進行優化。
不同車企會選擇不同的路徑去布局自動駕駛,也會選擇自家比較看重的自動駕駛落地場景。但有一個觀點是值得肯定的,就是如果一個車企只跟你談三四年之后會落地自動駕駛技術,但完全不談自己在這上面的側重布局和想法,絕對是跟風忽悠的成分偏多,落地研發的布局偏少。
數據是自動駕駛乃至人工智能技術中最為重要的基礎
邢舟在會議中反復表示自動駕駛本質上是個試驗科學,光提2020、2021 實現全自動駕駛的路徑圖沒什么意義,還是通過研發和不斷的試驗去證實自動駕駛技術比較重要。
這些觀點,光看整個行業自嗨式的“自動駕駛實現路徑圖”是理解不了的。通過不到一個小時的演講,讓盡可能多的員工了解到自動駕駛其實不僅僅是說說而已,而是技術難度相當高的未來方向,這種會就算開得值。
深度學習需要大量的數據去喂,才能讓算法成長到足夠智能的地步。
圖為寶沃汽車集團北美研發中心自動駕駛總監邢舟博士
在會后虎嗅也對邢舟博士做了簡短的專訪。在專訪中,邢舟說自己加入寶沃的時間不長,而選擇寶沃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寶沃的車輛制造能力意味著寶沃在做自動駕駛研發時可以有足夠的能力跑出足夠大量且優質的數據,而這些數據都對自動駕駛的研發起著關鍵性作用。
那寶沃在自動駕駛領域究竟想怎么做?大目標其實很明晰,并不是實現全無人駕駛,而是讓車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下,盡可能提高安全性。這其實是和寶沃造車的理念是契合的,就是打造安全時空。
用車人都有導航不夠精準的使用痛點,尤其下了地庫之后,導航更沒法用了。而寶沃靠GPS+北斗+伽利略三模衛星定位系統以及星基增強技術讓車輛能夠自動精準定位。
這是對自動駕駛發展技術非常有用的技術,因為無人車的決策要依賴車輛對于環境的感知,對于環境的感知越精準,就越有利于車輛精準控制行駛。正因為如此,高精地圖和精準定位才是無人駕駛最為基礎的技術根基。
自動駕駛是個風口,而我們對于寶沃的自動駕駛技術有信心也有期待。
道家哲學=玄學?其實并不是
在同一場講座中,寶沃還請到了北大哲學系教授程樂松,講了講道家傳統的當代性挑戰。
看似技術和人文是兩個極端,但當寶沃把兩個方向的內容放到同一場員工活動的時候,卻似乎碰撞出了意向不到的火花,讓這期的寶沃大講堂更加有趣而奇妙。
道家要人們掙脫物之役、情之景、意之染、心之滯,所展現的就是身重于物,知足知止的人生狀態。技術,則是一種手段,讓人從繁瑣中擺脫出來,享受自由。
圖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程樂松博士
最后回過頭繼續看自動駕駛,其實就是這樣一種解放人的技術手段。當自動駕駛發展 L5 級別的全自動駕駛后,駕駛員就能夠從駕駛這件事上解脫出來,在車內的時間會更加自由,目前的車輛的設計中心都是人類駕駛員的駕駛行為,當自動駕駛接管車輛,車輛的空間設計則會更加自由,以人的生活為中心進行調整,技術也就顯得沒那么冰冷了。
延龍車友圈 2018-11-03
圈主:yanlong 帖子:1汽車工業自動化圈 2018-11-03
圈主:x13249819827 帖子:16大顯神通圈 2018-11-03
圈主:x13249819827 帖子:0上海燃料電池交流圈圈 2018-11-03
圈主:chenxinsnec 帖子:0小鵬汽車圈 2018-11-03
圈主:新能源汽車網 帖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