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成在華車企競爭主場 三年內將進入淘汰期

 
樓主  收藏   舉報   帖子創建時間:  2018-10-31 18:08 回復:0 關注量:704

10月19日,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開工儀式在上海安亭舉行。這一投資170億元,設計年產能為30萬輛的項目將在2020年10月投產,投產后將成為大眾汽車全球首個專門生產電動車型的工廠。

今年前三季度,在中國汽車市場整體表現不佳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仍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分別達到了73.5萬輛和72.1萬輛,同比增長幅度是73%和81%,領跑全球。行業內預測今年新能源全年的產銷量將超過100萬輛。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突飛猛進,為盡快搶占這一市場,上汽大眾在新工廠開工之前,已經在新能源汽車產品投放上開始動作。

在今年的成都車展上,途觀L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首發亮相。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帕薩特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朗逸純電動車型等產品相繼上市。此外,基于MEB平臺的純電動產品計劃將于2020年下半年起陸續投產。

繼“柴油門”事件之后,大眾集團開始在新能源領域持續發力,并將新能源汽車置于戰略發展的核心位置,。

2017年,大眾集團發布了名為“Roadmap E”的新能源戰略,規劃到2025年要向全球提供約300萬輛新能源汽車,而上汽大眾新能源工廠的建成不僅推動這一戰略的落地,也把中國市場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稱,這座工廠投產后將生產基于德國大眾最新電動車平臺的多款新能源產品,包括奧迪、大眾、斯柯達等品牌。

外資車企紛紛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

2017年,全球主要國家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已經超過了142萬輛,中國達到了77.7萬輛,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累計銷售突破了340萬輛,中國占比超過50%。

事實上,在上海大眾入局新能源汽車市場之前,不少外資車企也已經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所布局,這與中國是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市場的事實分不開。

在上汽大眾新能源項目落地前兩天,特斯拉采用獨資的形式在上海建立首個海外超級工廠項目獲批,目前已成功摘得上海臨港裝備產業區的一千多畝土地,并有望在2020年量產。

10月11日,寶馬15周年的新聞發布會上,寶馬集團宣布以36億歐元收購華晨寶馬部分股權,其持股比例從50%提升至75%,同時將只在沈陽生產純電動SUV寶馬iX3,并由中國出口到全世界。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外企在中國建廠生產汽車可以降低汽車的生產和運輸成本,也可以避免關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汽車的價格,從而可以更好地打開中國市場。

另一方面,外企建廠可以帶動整個汽車周邊產業的發展,也可以為當地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可謂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未來三年新能源汽車將進入淘汰期

得益于補貼、積分、限行限購等政策的出爐,較早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自主品牌逆勢猛漲。而隨著外資企業實施積極的新能源汽車戰略,逐步加快布局和產品投放,自主品牌在搶占先機之后不得不面對嚴酷的市場競爭。

今年上半年包括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8個汽車品牌進入全球新能源汽車品牌銷量前20名。其中,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經連續三年蟬聯全球銷量冠軍。

而在戰略布局方面,自主品牌也絲毫沒有松懈。在新能源領域發力較晚的長城,今年推出了新能源汽車品牌歐拉,計劃在2025年前推出12款新能源產品,近日長城又入股世界領先的德國加氫站運營商,繼續在新能源市場擴大版圖;長安宣布2025年全面禁售燃油汽車, 未來會為新能源領域投資1000億;吉利在2015年提出“藍色吉利行動”,到2020年吉利90%的車將是新能源汽車。

有研究報告稱,自主品牌領先外資品牌2~3年向市場推出純電動車型,占據一定先發和規模優勢,但外資品牌依然具備更強的品牌號召力,隨著2018~2020年主流外資品牌產品和新平臺車型入市,未來3年行業將從政策紅利期進入淘汰期,長期看優質自主及轉身較快的外資企業將會搶占更大市場份額,產品結構未完成升級及儲備不足的車企將逐步出清。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工信部原副巡視員李萬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開放競爭環境下,實力決定地位,必須加快培育企業的自主核心競爭力。中國和外國企業之間的博弈不是零和,而是競和。中國車企要在發揮優勢的同時和外國企業互惠互贏,善于用壓力轉為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