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進入試生產階段,國產特斯拉Model 3將于11月11日正式亮相。分析人士認為,國產特斯拉帶來的變化是深刻的,或影響整個特斯拉產業(yè)鏈的重組。如同蘋果和華為拉動整條產業(yè)鏈繁榮,特斯拉所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將提振和傳統(tǒng)汽車制造業(yè)截然不同的全新產業(yè)鏈。
國產特斯拉Model 3亮相
本土供應鏈整體實力有望提升
近期從特斯拉上海工廠傳來的消息不斷。11月7日,特斯拉公布了中國制造的Model 3圖片。這源于上海超級工廠進度“超預期”進入了試生產階段。根據媒體報道,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將于11月11日正式亮相,國產Model 3預計今年年底開始小規(guī)模交付,明年第一季度大規(guī)模交付。
國務院印發(fā)的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指出,各地區(qū)要保障內外資汽車制造企業(yè)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享受同等市場準入待遇。修訂乘用車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在外方與中方合資伙伴協(xié)商一致后,允許外方在華投資的整車企業(yè)之間轉讓積分。
“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投產進度超出預期。”興業(yè)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基于對Model 3競爭力的判斷、國內新能源車競爭格局的分析,以及國產產業(yè)鏈上市公司的彈性測算,預計上海工廠明后兩年產銷以及國內供應鏈的彈性將超出市場預期?!?
特斯拉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上海超級工廠的整車建造成本(每單位產能的資本支出),將比美國的生產系統(tǒng)低約65%,僅折舊費用就能節(jié)約2.9萬元人民幣/輛。Model 3想實現(xiàn)低至3.5萬美元/輛的售價目標且仍可盈利,需要借助中國工廠和中國供應商。
瑞峰資本(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政峰分析認為,隨著上海工廠的穩(wěn)定量產,該公司的生產效率有望持續(xù)提升,規(guī)模效應將幫助降低成本,預計國產版Model 3仍有降價空間。同時,考慮到明年的Model Y,兩款車型有望幫助該公司成功打開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進一步提升其全球市場份額。
本土供應鏈整體實力有望提升
特斯拉中國工廠的建設能為國內汽車產業(yè)帶來什么?國泰君安分析師表示,最大的變化就是供應鏈本土化給中國供應鏈帶來了明確增量,以及未來潛在的類蘋果產業(yè)鏈的示范效應?!芭c手機產業(yè)鏈不同的是,汽車在產業(yè)鏈的長度和深度上遠超智能手機,有望持續(xù)受益的供應商名單更長?!?
目前,特斯拉核心一級供應商多來自歐美、日本等地,國內企業(yè)大多作為二級供應商。比如,目前鋰電池PACK的制造商為日本松下,正極材料和隔膜供應商為日本住友化學,負極材料供應商為日本日立化學,電解液由日本三菱化學生產。
但這一情況或發(fā)生變化。有媒體報道,LG化學預計將配套特斯拉上海工廠動力電池。這意味著特斯拉動力電池供應商由此前的松下獨供或轉變?yōu)樗上?、LG化學共同供應,LG化學配套的國產供應鏈有望成為特斯拉國產化最大子供應鏈。
具體來看,特斯拉供應鏈包括動力總成系統(tǒng)、電驅系統(tǒng)、充電、底盤、車身、中控系統(tǒng)、內飾和外飾等十個部分,涉及直接、間接供應商一百余家。
上述國泰君安分析師認為,隨著特斯拉電動車在中國的產能逐漸鋪開,特斯拉Model 3的電池、電機、零件殼體均將對產業(yè)鏈原材料產生強勁需求。“上游原材料的鈷、錳、鎳、鋰、石墨,中下游的連接器都會產生較大的需求動能,中國充電設備制造商、運營商、集成商等也有望進一步提高參與程度,整個動力電池產業(yè)鏈將受益?!?
申萬宏源證券方面表示,特斯拉實現(xiàn)生產本土化,將創(chuàng)造巨大的國內市場空間。根據測算,假設2021年特斯拉實現(xiàn)30萬輛產量,單車價值30萬元以上,預計電池、材料、高壓直流繼電器、熱管理系統(tǒng)等環(huán)節(jié)有望帶來400億元以上市場空間。
掀起在華建廠浪潮
多位業(yè)內人士認為,特斯拉入華倒逼各車企電氣化轉型加速,中國豪華車市場競爭將加劇。
招商證券認為,在造車新勢力中,特斯拉投入最大,積累也最深厚,在供應鏈整合能力上具有明顯優(yōu)勢。特斯拉這幾年的強勁表現(xiàn),極大刺激了傳統(tǒng)車企的電動化投入。如果特斯拉中國工廠投運后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可能進一步刺激海外車企加大在電動化上的投入。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認為,特斯拉在華建廠搶先一步,有望掀起全球電動車品牌在華建廠浪潮。目前,中國是中型豪華車最大的市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提前啟動試生產,不僅有助于特斯拉產能擴張,且有助于中國電動車產業(yè)鏈優(yōu)勢的擴大。特斯拉Model 3目前定價接近中型燃油豪華車,在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下,Model 3正在侵蝕中型燃油車市場份額,并積極進入中國豪華車市場。而奔馳、寶馬、奧迪等外資車企為保持其在中國豪華電動車市場中的領先地位,勢必加速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且不排除通過合資方式在華建廠的可能。
中信證券分析師認為,2019年下半年起,大眾MEB、奔馳EQ等平臺新車型密集投放,預計其供應鏈建設將一定程度模仿特斯拉的模板進行架構。依托中國成熟高效的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大量的零部件開始本地化供應,未來優(yōu)質的供應鏈有機會從中國本土供應擴展到特斯拉的全球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