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360發布《2018年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年度報告》。從行業發展、安全標準規范、安全事件以及2019年發展建設建議等方面,對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做了全面梳理。360智能網聯汽車安全事業部負責人劉健皓出席了報告會。
“刷漏洞”時代已至
360在2017年發布的報告中提出,2018年汽車信息安全將全面進入“刷漏洞”時代。之前車企并不認可汽車漏洞,所生成的汽車不會收到CVE機構專有的漏洞書,或者是漏洞管理機構的認定。到了2018年,車企開始承認汽車的確有軟件漏洞,這些漏洞需要通過遠程OTA升級,及時防止其發生。
《報告》中總結出2018年所發生的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事件。以數據泄露為例,2018年7月,包含大眾、特斯拉、豐田、福特、通用、菲亞特克萊斯勒等百余家汽車廠商機密文件被曝光。其涉及內容從車廠發展藍圖規劃、工廠原理、制造細節,到客戶合同材料、工作計劃,再到各種保密協議文件,甚至員工的駕駛證和護照的掃描件等隱私信息,共計157千兆字節,包含近47,000個文件。
這起事件背后主角是這些車廠共同的服務器供應商,其在使用遠程數據同步工具rsync處理數據時,備份服務器沒有限制使用者的IP地址,讓非指定客戶端也能連接,并且未設置身份驗證等用戶訪問權限,比如客戶端在接收信息前進行身份驗證等,任何人都能直接通過rsync訪問備份服務器,這是這起事件的主要原因。
重視安全 規范標準
汽車“四化”到來之際,最主要的兩個風險就是控制安全和隱私泄露。主要是汽車動力系統、車身控制、智能駕駛、信息娛樂系統等方面容易泄露隱私,各大車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客戶隱私泄露現象。
《報告》中指出,整車廠開始重視全面的安全建設。比亞迪、吉利等車企在公開的會議中都表示會重視信息安全。吉利曾在世界智能汽車網聯大會上,強調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整車廠在汽車地研發過程中都會對此進行明確的產品定義,并配有相應的安全防護系統。
國際、中國國內也都積極主動的制定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標準規范。2018年12月,英國發布了英國國內智能汽車網絡安全標準,成為國際上首個發布安全標準的國家。去年,中國的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也多次組織會議,進行汽車信息安全立項會議討論。
劉健皓在會上表示,目前,還未確定最終標準,預計到2023-2024年滿足相關標準的車輛才會出現,此前汽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為解決智能互聯汽車存在的安全問題,360推出了汽車安全大腦。對車載聯網終端、車載中央網關、車載娛樂系統、車聯網APP等,打造了終端防護軟件汽車衛士,硬件層面的“車載聯網防火墻”等,并入選工信部2018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
防范于未然
360發布的《報告》中預測,2019年智能網聯汽車將持續面臨敏感數據泄露和未授權控車的風險。對于2019年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的發展,《報告》中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首先要防止數據泄露,保護用戶隱私。2018年中發生多起數據泄露事件,其規模和影響都是巨大的。其次,智能汽車進步,控車仍在繼續,安全開發要落實。國際或者國內的安全標準仍處于建設時期,智能網聯汽車仍處于沒有安全標準及規范的環境下,建立企業自身的信息安全標準,準守信息安全開發流程,才能在車輛上市時保障其信息安全水平,降低被攻擊的風險。
最后,建立動態安全實施監測機制,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汽車作為一款特殊的商品,其使用時間非常長,使得智能網聯汽車的信息安全工作成為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將車聯網安全分析、汽車安全防御、安全資源與安全運營融合,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威脅情報等技術與資源,構建動態防御體系,對車聯網系統的關鍵部件進行安全監測與防護,可以對安全事件更高效、更精準、更及時地定位與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