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目前在紅外攝像技術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未來或能夠制造出價格更加實惠的紅外熱像儀。未來,這種紅外攝像技術不僅僅能滿足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也能用于自動駕駛汽車的感知系統中,使其更加精準地探測環境信息。
據悉,紅外相機比起傳統可見光相機而言,能夠捕捉能量更加微弱的紅外光,例如植物光合作用時所發出的光、電池發熱等,甚至還能透視煙霧和塑料。不過,紅外相機的價格也比普通可見光相機貴得多。
當前制造紅外熱像儀是通過連續制備多層半導體材料制成的,這項技術復雜且昂貴。芝加哥大學采用了量子點技術,尺度只有幾納米的微小納米粒子。在這種尺度上,量子點的獨特屬性在于,可以通過調整粒子的大小來控制它們的特性,科學家們也就可以通過調整量子點來捕捉紅外光。博士后研究員Xin Tang表示,“制造紅外熱像儀的傳統方法在材料和時間方面成本都很高,但我們開發的這種方法速度更快、性能更好。” 這種“可調性”對于紅外相機很重要,因為它們需要捕捉不同波段的紅外光譜。
『研究人員拍攝的測試照片,驗證低成本制造紅外相機的新方法』
這種更具成本優勢、制造更簡單的紅外熱像儀有著許多潛在用途。比如,對于非常依賴攝像頭和雷達的自動駕駛汽車來說,紅外成像不僅能夠穿透濃霧,而且還能探測生命體的熱信號,這恰恰彌補了當前由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所構成的感知系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