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異軍突起,比亞迪憑借22.72萬輛連續第四年占據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榜首。剛剛過去的2019年1月,比亞迪銷售近6萬輛,同比增長77%,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2萬輛,同比增長342%。
這家成立于1995年,真正涉足汽車領域僅15年的民營企業,如今是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第一的公司,智能、開放正在成為比亞迪新的關鍵詞。
“技術宅”比亞迪的堅持一直以來,比亞迪信仰“技術為王,創新為本”。依靠電池起家的比亞迪目前已具備自主研發、設計和生產電池的能力,形成了從鋰、鈷等核心礦產資源到電芯原材料開發、制造,再到梯級利用、電池回收的完整電池產業鏈。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因技術難度大、投資大,長期被業內稱為新能源核心技術的“珠峰”。早在2005年,外界還不看好電動車前景時,比亞迪就組建研發團隊,開始布局IGBT領域。2009年,比亞迪IGBT芯片成功通過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力電子分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打破了國際巨頭的技術壟斷,實現了中國在IGBT芯片技術上零的突破。目前,比亞迪IGBT4.0產品已在芯片損耗、模塊溫度循環能力、電流輸出能力等關鍵指標上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截至2018年9月,比亞迪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過2.4萬項,其中已被授權專利超過1.5萬項,研發人員超過2萬人。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我們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攻克一項項關鍵核心技術,助力國家科技強國建設。”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說。
描繪未來交通出行藍圖
如今比亞迪對新能源的想象遠不僅于乘用車,其將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范圍從私家車、公交車、出租車延伸到環衛車、城市商品物流、道路客運和城市建筑物流等常規領域及倉儲、礦山、港口和機場等四大特殊領域,實現新能源汽車對道路交通運輸的全覆蓋。
不僅如此,比亞迪在今年的央視春晚的深圳分會場上,上演了科幻電影中才有的一幕——“未來智慧城市”。在霓虹閃耀的城市中,兩條動感的空中列車交錯行駛,這正是來自比亞迪自主研發的中小運量軌道交通產品“云軌”和“云巴”。
中等運量的跨坐式單軌系統“云軌”和小運量膠輪有軌電車系統“云巴”是比亞迪近年來發力的重點。通過搭載無人駕駛、多功能深度集成的綜合調度系統、人臉識別等高科技配置,“云軌”和“云巴”能夠與地鐵、公交等其他公共交通系統銜接,在城市空中打造軌道交通網絡,使整個城市的交通運行更加通暢高效。
“未來智能汽車會變成一個長了腿的超級手機。”在王傳福看來,十幾年前我們使用手機時,肯定無法預測今天豐富的手機產業生態。汽車行業正面臨智能化變革,走向開放是汽車智能化的必經之路。
對此,比亞迪在2018年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智能汽車開放平臺“D++”,向開發者開放了比亞迪汽車的66項控制權限和341個傳感器的參數。這意味著,像智能手機的安卓平臺一樣,開發者可以在“D++”平臺上探索各種適合于智能汽車的應用。
云軌、云巴、無人駕駛系統、“D++”平臺……在比亞迪的產品布局中,一幅城市交通電動化、智能化的未來圖景正徐徐展開。
作為新能源市場的先行者,比亞迪的每一步探索,都意味著新能源市場的發展向前邁進一步。但如何在新能源補貼退坡后守住這種優勢,于比亞迪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