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基本上沒有布局的北方車企長城汽車,這次是實實在在地大跨步走出了河北。2月23日,記者從長城汽車官方了解到,當天上午,長城控股集團與平湖市政府簽約,計劃在國家級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基地型項目——準確的說應該是擴大投資。而就在3天前的2月20日,長城控股集團剛剛與泰州市人民政府簽署長城汽車泰州項目合作協議。
早在2018年12月,長城汽車在浙江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年產10萬輛整車的項目”,就已經獲得浙江省發改委的正式批文。根據彼時披露的消息,長城將投資超過20億人民幣,在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年產10萬輛的生產基地,其中新能源乘用車5萬輛,燃油車5萬輛,其中包含了SUV3萬輛、皮卡2萬輛。
但從2月23日長城控股與平湖市簽署的正式協議來看,長城的投資額度和規模均大幅度增加,從20億飆升到110億。據浙江當地媒體報道,此次長城控股與平湖市政府簽約的項目,由整車項目、長三角研發中心和長城出行三部分組成,總投資110億元,占地面積1200畝。其中,整車項目包括新能源和燃油車的生產能力,最大產能可達18萬輛;計劃于2021年投產運營,預計正式投產后三年內,年銷售額將超過100億元。
而長三角研發中心年計劃投入研發費用10億元以上,將建設造型、核心零部件、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研發模塊,新建空氣動力學風洞試驗、多角度碰撞等20余種重點實驗室,計劃配置各類中高級技術人才5000余人。長城出行則將以平湖為長三角區域的總部和啟動地,開展汽車分時租賃、網約車和長短租業務,一期計劃投放新能源乘用車2000輛以上。
另外,三天前的2月20日,長城控股與泰州市人民政府簽署的項目先期投資80億元,將在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建設汽車整車、內外飾及底盤制造項目。同時,規劃實施以汽車整車制造為核心、關鍵零部件為配套及汽車金融、汽車保險、共享出行等業務,構建更完整的汽車產業鏈體系。如此看來,長城在短短三天內即簽署兩個新的產能項目,總投資約190億,接近200億。
長城汽車官網的相關信息顯示,長城目前在全國的生產基地已經多達8家,但在2018年之前全部集中在華北地區,其中又以長城總部附近的華北地區為主,主要集中在河北和天津兩地。在2013年前后,是長城高速發展的幾年,但長城所興建的生產基地基本都集中在這兩個地方。2017年,長城走出華北地區,在西南汽車重鎮重慶布局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外地生產基地。
但相對于其他在全國各地都有布局的汽車廠商來說,長城的生產十分集中。從2018年開始,長城相繼在江蘇張家港(與寶馬合資的光束汽車)、山東日照、浙江平湖和江蘇泰州等幾個項目也將逐步簽約,并部分開始建成投產。這意味著,長城在市場龐大的南方地區,開始有了自己的布局。根據長城方面統計的數據,這八大基地的總規劃產能已經超過200萬輛。而南方地區的設計布局已經開始和北方的長城總部“分庭抗禮”的規模。
從2018年開始,長城汽車動作頻頻,不管是在營銷上還是品牌上都有諸多動作。2月20日,長城汽車發布公告稱,擬以人民幣4.64億元向長城控股出售長城共享100%股權。4個月前,長城汽車宣布對全資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份剝離至控股母公司,業內對此分析稱,長城汽車此舉是為了實現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而在長城看來,電池業務、出行業務被剝離也是“聚焦戰略”的一種體現,這些新業務日后將逐步實現獨立運營和市場化發展。
不過,在剛剛剝離完這些尚在“虧錢”的業務之后,根據上述兩份新簽署的協議,長城汽車在浙江平湖與江蘇泰州的項目中卻又再次包含了新的出行業務。
2018年,長城汽車銷量全年累計銷售105.3輛,同比下降1.6%,而2017年長城汽車銷量微跌0.4%。長城汽車將2019年銷量目標定為120萬輛,這意味著其2019年將實現14%的增長。
從業績上來看,2018年長城汽車營業總收入為994.69億元,同比下滑1.68%;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3.54億元,同比增長6.51%;但歸屬于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損益的凈利潤為40.3億元,同比下降6.18%。而前一年的2017年,長城汽車扣非后的凈利潤為42.98億元,同比下滑58.49%。
西部證券對此表示,長城汽車2019年銷量增量將主要來自哈弗F系列和歐拉系列。平安證券的分析稱,長城汽車2019年投資風險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乘用車市場不及預期,二是合資品牌帶來的SUV競爭格局惡化風險,三是企業新能源起步較晚導致的雙積分不達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