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5G技術從標準制定開始就受到廣范圍的關注。毋庸置疑,它將給我們未來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水滴曾對5G時代下的出行場景做過無數次暢想,然而,美麗的愿望不能脫離科技的硬核,要想了解5G出行真正的樣子,還是要聽聽專業的汽車智能研發者怎么說。
為此,水滴汽車采訪了長安汽車智能化院副總經理張杰。
5G出行=不再雞肋的車載應用
手機的發展緊隨通信技術的進步,但真正讓汽車與之產生強關聯的是4G技術。它不僅催生出了“互聯網汽車”中的超大屏幕,更衍生出了汽車新四化中至關重要的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三大概念。但受制于種種因素,目前以“智能互聯”為賣點的車型,其實并不能承載我們對于“第三空間”、“第三屏幕”的期待。
竊以為,手機支架就是某些車載屏幕的最大諷刺
張杰表示,應用了5G技術的汽車才有可能符合我們預期,進一步降低的資費意味著,依托車載屏幕的應用將擁有更多表現形式,車載終端中的內容也將得到前所未有的豐富。而低時延、高帶寬、高速率將徹底改變現今看似雞肋的種種應用場景,讓車與人、車與車、車與基礎設施,車與萬物有更多更深層次的交互。
5G出行=化零為整的碎片時間
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體會,隨著信息接收方式越來越便捷,我們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碎片化。但張杰認為,5G時代將出現截然相反的變化,與更多生態連接后,我們的時間將被重新粘合,化零為整。
他將人的行為空間分為三塊,即出行之前的空間、出行中的空間與抵達目的地后的空間。張杰認為,這三個空間在4G時代是被割裂開的,進而出現大量的碎片化時間??此剖强臻g上的割裂導致時間碎片化,其實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通信資費、帶寬、時延等限制了終端的聯網量、服務的豐富度和傳輸的數據量,致使在單獨空間中的行為難以在下一個空間延續。
而在5G時代,這種問題將得到緩解。更低的資費,1ms的超低時延與10Gbps的高速率,讓你完全可以將上一個空間沒看完的電影或是沒處理完的文件,實時傳輸到下一個空間中,從而將三大空間貫穿起來,達成時間整合的目的。
5G出行=更高級的自動駕駛技術
當然,如果想在出行工具中看完那部電影,你還需要一臺具備自動駕駛功能車才行,5G技術同樣能幫上大忙。張杰說:“通信技術的進步實際上就是更低時延、更高的可靠性與更高的速率、帶寬,這些技術特點最直接的應用除了車載終端,就是自動駕駛了?!?/span>
事實上,自動駕駛首要解決的問題并非是往哪兒開,而是明確我在哪兒,我周圍有什么樣的人或物。即完善環境感知系統才能對后續的決策做出有效支持。車輛上遍布的種種傳感器,就是一輛車環境感知系統的一部分。這種感知當然是越精確越好,C-V2X技術(蜂窩技術的車聯網通信)正是對此的有利補充。
這項技術包括汽車與汽車(V2V)、汽車與網絡(V2N)、汽車與基礎設施(V2I)、汽車與行人(V2P)等諸多場景,能使車輛與周圍物體上的傳感器進行通信,實時傳輸所處位置及其他情報。在復雜路況下,傳輸效率越高,決策系統越能做出更精確的判斷,以保障出行安全。5G技術正式這項技術中的有利補充,在5G網絡下允許設備與設備之間直接進行傳輸,加之1ms的低時延,大大提升V2X間信息傳輸效率,縮短整體決策時間鏈條。在更精確的環境基礎之上,自動駕駛技術才有向上繼續發展的可能。
據張杰介紹,長安已經注意到了5G技術的這項應用潛力。此前長安汽車就與華為全面深化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打造的長安—華為聯合創新中心成立。其中,就有圍繞L4級自動駕駛、5G車聯網、C-V2X等10余項前瞻技術領域開展合作。
5G出行=可增值的汽車
汽車作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資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買了就開始貶值。特別是在技術迭代速度加快的當下,很可能車貸還沒還完,車就過時了。
而具有互聯網屬性的造車新勢力,利用OTA技術(空中下載技術),讓汽車變得像手機一樣,可以不斷在線更新軟件,甚至獲得新的功能。雖然,企業使用這種技術的初衷,很可能是彌補各種系統Bug,而非所謂的升級進化。最近,蔚來發生的升級宕機事件,就讓許多人產生了質疑。不過,客觀說,OTA技術確實能起到讓汽車與時俱進的作用。
據張杰介紹,在不久的將來,OTA技術會與模塊化技術結合,汽車將成為像臺式電腦一樣軟硬件皆可升級的“增值品”。目前,從長安汽車旗下的產品就可以看出部分端倪,待5G技術普及后,只需更換車輛上的聯網模塊,即可接入新的網絡,將汽車改造為5G汽車。
當然,汽車作為一個“社會性產品”,其本身的迭代需要建立在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能提供5G通信環境的前提下。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稍稍探頭,展望一下未來。從與張杰的對話中,小水滴感受到,以長安汽車為代表的頭部自主品牌,正越來越積極地提出對未來技術應用、路線規劃的深刻思考。這也讓我們相信,自主品牌一定能代表5G時代的出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