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底,業內有人傳聞生產資質懸而未決的愛馳汽車或將產品交由江鈴代工;近日,又有消息稱愛馳汽車將收購江鈴控股的陸風汽車,成立新的合資公司并實現控股。
不過,就在昨日(2月18日),位于江西上饒的愛馳汽車超級智慧工廠全線貫通,在筆者看來,這個消息比“代工傳聞”要重要得多了。
打臉代工傳聞 愛馳工廠披露最新進度
歷時630天的建設,愛馳汽車超級智慧工廠正式全線貫通。
《電動大咖》了解到,這座按照工業4.0標準、采用西門子“數字化雙胞胎”技術打造的“實體+數字”雙重智慧工廠,總占地面積950畝,是集合沖壓、焊裝、涂裝、總裝與電池包生產為一體的全工序工廠。
其中,沖壓工廠生產線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機械壓力機沖壓線之一,最高節拍可達18SPM,即不到4秒鐘可生產一個零件。
焊接工廠采用全鋁下車體的機器人自動FDS和SPR冷連接技術,全局檢測系統使涂膠檢測系統具有良好的檢測精度和可靠性。
涂裝車間則使用了綠色硅烷前處理、免中涂噴涂工藝、機器人噴涂水性隔音降噪材料LASD等工藝和設備,打造高效智能的現代化涂裝車間。
值得一提的是,愛馳首款量產車型愛馳U5將在這座工廠生產,并于今年第四季度投放市場。
隨著蔚來、威馬與小鵬等造車新勢力的新車紛紛上市并開始批量交付,留給愛馳的時間并不多。相比蔚來先行與江淮合作,小鵬通過海馬汽車實現前期產品生產,面臨壓力和挑戰的愛馳卻沒有選擇前者的代工之路,而是選擇自建工廠,建立“愛馳體系”,以實現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付強的承諾——“造徹底不給消費者添麻煩的汽車!提供徹底不給消費者添麻煩的服務!”
除了上饒的智慧工廠,愛馳汽車還在上海嘉定建立了功能齊全的技術研發中心;在江蘇常熟已經建設完成高標準的動力電池包制造基地;在德國Ingolstadt建立了子公司,專注于高性能電動跑車的車身材料和底盤調教等工作;在美國設立前瞻實驗室,引領愛馳汽車的前瞻自動駕駛技術研究和儲備。
熱衷研發的“愛馳團隊”
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是否掌握核心技術是決定產品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工程師基因濃郁的“愛馳團隊”,更是將技術研發視為重中之重。
在眾多國內造車新勢力中,愛馳是少數有底氣進行技術輸出的企業之一。在去年11月愛馳U5的上市發布會上,其獨創的MAS(More Adaptable Structure)平臺及模塊技術面向全球開放。這是一個針對智能電動車原創開發的量產車平臺,具有軸距延展性強,車身材料兼容性強 ,輕量化效果好的特點。基于MAS平臺可以開發多種車身形式,適配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并且研發全球首創的"上鋼下鋁"車身結構,而愛馳U5正是基于這一平臺打造。
此外,愛馳獨創的干濕分離"三明治"電池包結構,達到了安全與效率的統一。它在電池模組和冷卻板中間增加了一層隔離板,從而使電池模組與冷卻板各自密封、互相獨立,可以保證冷卻板即使在極端情況下,例如受擠壓而變形或遇沖擊而開裂,泄漏的冷卻液也不會浸入到電池箱體中,確保安全。
可以看出,以技術立足、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愛馳汽車,具有非常高的自主性,堅持技術路線以確保核心技術不受制于人。
愛馳如何獲得造車資質?
愛馳汽車超級智慧工廠全線貫通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盡快解決生產資質的問題,以便如期兌現交付承諾。
無獨有偶,前不久,有消息稱愛馳汽車將收購江鈴控股的陸風汽車,成立新的合資公司并實現控股,借力控股獲得造車資質。其中,愛馳汽車將收購陸風汽車50%股份,江鈴汽車和長安汽車則持有剩余的50%股份。
針對這一傳聞,《電動大咖》向愛馳汽車內部人士求證后獲悉,其資質問題正在積極地推進中:“以愛馳一貫的務實靠譜風格,在具體細節沒有完全落在紙面上之前,不適合發布更多信息。一旦有確切消息,一定會第一時間向大家報告。”
隨著《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式告別概念圈錢時代。《規定》對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術實力不夠突出、無生產資質的企業將面臨淘汰危機,而真正有實力的企業將會脫穎而出。
正如付強曾經說過的那樣,“無論是國家政策對產業的助推還是行業的洗牌,想要突圍,還要回歸到產品本身。在主流新勢力企業中,愛馳低調務實,只做一件事,認真做好車。”愛馳汽車認為,規模交付的前提是品質的穩定,因此要以高于行業的標準打造產品,將嚴格的生產管理要求貫穿全產業鏈。此外,有消息稱,愛馳的首款量產車型U5的高強度測試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
在當前已獲得或積極爭取獲得資質的造車新勢力主力軍中,團隊實力、產品力等方面突出愛馳汽車在完成收款量產車首秀后,已經引起了市場的密切關注,其將以什么樣的形式獲得“準生證”自然也成為行業矚目的焦點。以驚人的“愛馳效率”搭上新勢力“末班車”的愛馳汽車,將會開啟怎樣的模式贏得開門紅,進而引領新能源產業變革和電動車市場的全面驅動?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