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騰訊汽車主辦的2018全球汽車AI大會正式拉開大幕,近50位來自全球頂尖科技公司、汽車企業高層以及國內外學術專家齊聚北京,共同為AI與汽車產業的深度融合建言獻策。
活動現場,在主題為“智能汽車時代的行業新秩序”的互動研討環節中,佛吉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王瓊表示:佛吉亞將主攻車內裝修,讓裝修實現不同的個性化,實現每個主機廠不同個性化的需求。“說不定以后主機廠的賣點是它的嗅覺,聞到這個氣味,或者說他看到的氛圍燈,或者摸到的東西觸覺不一樣。這個給了佛吉亞無限想象的空間。”王瓊說。
此外,王瓊表示,對佛吉亞的創新能力他不擔心,因為從技術角度來說,創新是一個積木式創新,不是顛覆式創新。像佛吉亞原來主要是機械師、力學工程師,但是現在需要聲學等不同專業的工程師匯集在一起,也就是項目團隊、技術專業在疊加,但不是顛覆的。
佛吉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王瓊
以下為發言實錄:
佛吉亞將主攻車內裝修實現個性化
王瓊:佛吉亞覺得汽車智能化給我們一個非常難得的技術轉型的機會,兩年前佛吉亞開始快速轉型,把我們的外飾賣掉。排放我們不說了,座椅和內飾基本上全球我們第一和第二。以前我們關注安全、功能、疲勞耐久,這是我們工程師討論的,包括碰撞、NVH。現在智能化之后我們知道我們缺了什么,所以我們買了中國的好幫手、法國的Parrot、日本的歌樂,形成佛吉亞的第三個事業部:佛吉亞電子。
我們也知道我們的電子跟市場上最強的比也不行,所以選擇差異化競爭。如果把整個佛吉亞新的電子跟座椅和內飾打通之后,你看到的整個智能座艙是完全不一樣的。佛吉亞是家法國的公司,在工業造型、時尚設計上是我們的強項。之后,我們看到不同的場景下,比如剛才介紹的首購的青年、中年換車、共享汽車,我們也在跟滴滴合作,探索不同的場景和不同的用戶需要什么技術。回到我們之前說的感官質量,更多說的是質量,現在我們說的感官比如說鼻子聞到了,比如說PM2.5空氣質量,眼睛看到的好比說車內的氛圍燈怎么裝飾,你手摸到的,原來全是塑料線,以前塑料線和屏幕都會整合在一起。所有這些五官變成用戶體驗以后,整個車的外飾越來越多的是標準化。
怎么樣客戶化呢?車子的內飾、整個座艙可能就變成完全不一樣了。我們說的接地氣一點,我們以后主攻是車內的裝修。這樣的話裝修才能夠實現不同的個性化,每個主機廠需要不同的個性化,需要不同的賣點。說不定以后主機廠的賣點是它的嗅覺,聞到這個氣味,或者說他看到的氛圍燈,或者摸到的觸覺所有東西都不一樣。這個給了佛吉亞無限想象的空間,但是我們對人才的追求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原來我們是傳統的零部件供應商,現在我們開始大量招軟件工程師,我們現在的設計流程,尤其是自主主機廠原來兩年換新,現在一年半、半年更新換代,這些東西都有很大的挑戰,對我們來說可能機會多一點。
我是CTO,坦率講我現在挺累的。一般的話,主機廠領導都對技術創新非常感興趣,就比較擔心一年來個兩次跟不上,團隊就跟不上了,我們內部也在不斷的更新創造。市場尤其是主機廠需要賣點,需要供應商提供最好的技術,而且不同的品牌需要個性化的技術。但是,他每年都需要,怎么樣跟上?還是對團隊的要求越來越高,怎么樣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需要,而且時間越來越短,是挺累的。
佛吉亞采用積木式創新
王瓊:我覺得這個地方不是顛覆性創新,是一個積木式創新。原來傳統的一些機械,你要電氣化之后再有芯片。車內座艙也有感知,通過傳感器、攝像頭,不管放在哪兒就有感知,然后有計算和執行。但是實際上這里的創新應該是一個積木式的創新、疊加式的創新,不是顛覆是創新。從技術角度來說,相對風險不是很大的。
但是理解的話不一樣,現在你不能說用戶體驗只關注于駕駛員。用戶體驗跟賣點,如果只關注于駕駛員,那副駕駛、后排也是一個賣點。還有一個體會,現在我們很大的創新點,是在一個虛擬的個性化空間里。我們現在有技術可以解決了,不是實物的隔離,但是是虛擬的隔離。整個乘用車四個位置,我的音響完全不一樣,相互獨立,相互不影響。我在這邊導航,你在這邊看電影,不會影響。但是從技術角度來說,他是一個積木式創新,不是顛覆式創新。企業人才結構變了,像佛吉亞原來我們主要是機械師、力學工程師,但是現在需要聲學等不同專業的工程師匯集在一起,也就是項目團隊、技術專業在疊加,但不是顛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