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認為,當前,我國的汽車消費需求處在平穩增長期,這將推動我國汽車產銷量保持在一定的增長區間。“1.6L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的優惠政策將在今年底結束,屆時,政策刺激可能會產生新的消費需求。”許海東表示,全年5%的增速目標是一個比較謹慎的預測,中汽協暫時不會調整這一預期。
值得關注的是,在車市增速僅為3.8%的情況下,17家重點汽車企業集團的工業總產值、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等指標的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1~5月,17家重點汽車企業集團的這三項指標增速分別為11.3%、11.2%和10%。對此,中汽協秘書長助理陳士華表示,盡管市場增速放緩、競爭加劇,但有實力的大企業集團競爭力仍具有一定優勢,這也是汽車工業的發展特點。具體來看,一方面,隨著市場兼并重組、優勝劣汰步伐的加快,大企業集團的優勢會更明顯,這也是今后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面,1.6L及以下乘用車銷量下滑,意味著利潤空間較低的細分市場在萎縮,使得企業的盈利能力上升。
“企業營收等主要指標的增速高于銷量增速,表明了市場處在理性競爭階段,而不是靠價格戰提振銷量,這是市場成熟的標志。”陳士華表示,理性的競爭,有利于企業增強盈利能力,轉而更專注于產品和技術的提升。
在重點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的同時,中國品牌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中國品牌是下半年我國汽車市場最值得期待的領域。隨著中國品牌競爭力的提升,以吉利、廣汽、長城和長安等為代表的車企在市場上亮點頻出,他們不僅僅靠SUV領域的先發優勢,更看重產品實力和技術水平的提升。
中國品牌品質的提升也幫助其在海外市場贏得了更多關注。許海東表示,隨著中國品牌競爭力的不斷增強,我國汽車出口有望在下半年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
對于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業界普遍較為樂觀。中汽協方面表示,盡管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僅完成20萬輛,不足全年70萬輛目標的1/3,但結合政策、需求等因素判斷,實現全年70萬輛的目標不算困難。“2015年和2016年,新能源汽車前6個月的產銷量分別占當年目標的16%~17%左右,今年前6個月的數據已經占70萬輛的17%,由此推斷,今年突破70萬輛的壓力不大。”中汽協副秘書長許艷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