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位于成都的威馬汽車研究院內,一臺威馬EX5電動車突然起火自燃,現場濃煙滾滾,火勢猛烈車子完全被燒毀。
第二天,威馬汽車便迅速發表官方聲明稱,自燃車輛為一臺經過多輪破壞性試驗的報廢早期試裝車,該車已進入拆解程序,事故為電器元件短路引發的火情。然而,這樣的回應并未獲得輿論的諒解。
威馬這一次不僅“火”了自己,也將整個新造車勢力群體推倒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人命關天,一群十年以上整車企業工作經驗的人花費三年時間研發出的產品仍未能解決安全問題,人們不禁開始懷疑,新造車勢力的品質真的靠譜嗎?
質疑聲四起
威馬快速發表官方聲明進行回應,本計劃迅速安撫輿論。誰知道,這一回應自身也引發了不少質疑。
不少網友認為,威馬拿“報廢試裝車”來說事,太過牽強。有網友質疑,為什么直接拿整車做零部件的破壞性性試驗?有網友表示,威馬在產品著火后的第二天就已經完成分析,并發現原因,有點太快了。還有網友指出,將車輛停放在室外公共停車位進行拆解,拆解車輛時并未優先先將電池系統,不符合車輛拆解常理。
事實上,8月25日的起火事件已不是威馬第一次遭遇安全性方面的質疑。今年6月,有媒體報道稱,一輛使用不過3個月的野馬品牌新能源汽車在充電時發生自燃,而該自燃車輛的電池提供商谷神能源,是威馬汽車的電池供應商之一。
據了解,威馬汽車一共有四家電池供應商,分別是寧德時代、天津力神、蘇州宇量和谷神新能源。針對電池供應商的問題,威馬曾回應稱,搭載谷神能源的電池僅交付B端用戶。這樣的回應引起輿論嘩然,畢竟交給B端用戶的汽車雖然舒適性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車里仍然需要坐人。
根據威馬的規劃,今年9月30起,威馬旗下首款產品EX5將開始進行大規模交付,計劃年內交付1萬臺,并于2019年沖擊10萬輛的交付目標。
然而,有傳聞稱,受本次車輛自燃事件影響,威馬汽車已有近1/3的意向客戶提交退訂申請。對此傳聞,威馬汽車表示,的確有退訂的情況,但退訂率在正常范圍內。
威馬汽車,前身為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三電系統研發企業,集中了來自整車制造業、三電系統等領域的知名人才。可以說,這家新造車勢力的技術儲備并不差。此外,該公司累計獲得融資額度達到上百億元之多,估值則高達200億美元,公司實力已經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然而,量產前一個月的起火事件,讓威馬在產品安全性方面遭受輿論質疑。
即將在美IPO的蔚來在最新的招股書里談到,截至到8月28日,蔚來已經將1381臺ES8交付到用戶手中,其中8月完成交付900臺。即便如此,蔚來仍有15761臺ES8訂單等待交付,產能爬坡仍未達到預期,交付計劃較之前大幅推遲。
小鵬汽車也同樣面臨交付難題。近日,與小鵬汽車簽訂獨家供應協議的某零部件供應商對外透露,小鵬汽車首款款量產車G3目前一款必備零件僅訂貨95套。這意味著,至少在10月之前,小鵬汽車無法開始大規模量產。
作為新造車勢力的三家頭部,威馬、蔚來、小鵬均獲得了大量融資,并挖來了不少汽車制造業或者三電行業資深人士。然而,三家頭部企業都難擺脫交付困局,之后的數百家企業的品質又該如何獲得消費者信任呢?
品質遠比交付重要
實際上,部分新造車勢力已經開始小批量交付,僅能面向員工、家人、朋友、經銷商交付兩三百臺。甚至這些已交付的產品還被不少人質疑,或是從已生產的兩三千臺中挑出來少數能用的產品。
長城汽車副總裁、歐拉品牌總經理寧述勇近日在與億歐汽車交談時將此類交付稱作“PR交付”。在他看來,這根本不算真正的交付,僅是一種講給媒體和資本聽的故事,為了融資需要而已。
寧述勇預計,絕大多數新造車勢力都將死在交付這一關。他強調:“我們做的是汽車,既不是手機,也不是小孩兒玩的游戲,安全性才是汽車制造業的精髓。人命關天!他們對品控的理解是基于手機和電腦的,汽車的品控遠沒有外界預計的那般容易。”
不論是新勢力還是舊勢力,所造出來的都是汽車。作為多數消費者所能購買到的最精密的儀器,汽車在制造復雜程度遠超其他行業的同時,對品質要求的嚴苛也遠超其他行業。在億歐汽車看來,由于汽車產品直接關乎消費者聲明,其品質不容有一絲半點的馬虎,寧可延遲交付,也不能給消費者交付存在瑕疵的產品強。
對于沒有任何口碑背書的企業,一旦品質出現問題導致悲劇發生,這樣的損失對企業和用戶來說都是不可承受的。所以,對于新造車勢力來說,應該看得更長遠些,保證安全遠比一時的交付提前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