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自動駕駛企業慧拓宣布完成近3億元C輪融資,再創賽道內單筆最大融資紀錄。本輪融資由中金資本旗下中金上汽新興產業基金領投,越秀產業基金與中銀國際旗下渤海中盛基金聯合跟投,漢能投資繼續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過去的半年內,慧拓連拿兩輪共計超5億元融資,創賽道新高。2021年8月,慧拓宣布完成超過2億人民幣的B1輪融資。
華能集團伊敏煤電無人駕駛礦卡實現四車編組作業;圖片來源: 慧拓
而據慧拓介紹,2021年本就是其商業項目規模化落地的一年。截至目前,慧拓已交付超過200輛無人駕駛車輛,全面服務包括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國家電投集團、大唐集團、中國寶武、中煤集團、金隅集團、華潤集團等國內頂級能源集團和礦企,落地三十余個礦區。截至2021年底,商業訂單總額達5億元,復購率超70%,穩居行業第一。
商業化交付離不開技術和產品實力。據官方介紹,慧拓在自主研發“平行礦山操作系統”的過程中,將核心技術攻關與真實場景需求牢牢結合,打造出世界唯一全機型、國內唯一多礦種、全場景適配的智慧礦山操作平臺——愚公YUGONG,在“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
2021年9月,由國家能源集團大雁公司(寶日希勒能源)聯合航天重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慧拓合作的世界首個極寒工況5G+220噸無人駕駛卡車編組運行工程,通過了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工業性示范運行安全評審和科技成果鑒定。
就當下的發展情況來看,礦區被認為是最適合無人駕駛落地的場景之一:礦區運輸道路封閉,礦車運輸路線基本都是固定的點對點,且車速往往低于30km/h。更重要的是,礦區不會面臨牌照限制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與Robotaxi、干線物流領域動輒萬億級的估算相比,煤礦無人駕駛看似市場不大,但是國內真正深耕礦用自動駕駛的團隊并沒有幾家,這正好為相關企業提供較好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