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 2021年12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6.1%,同比下降4.6個百分點,環比上升0.7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產業協調部主任邱凱分析指出,2021年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在所有月份都要比2020年更加接近榮枯線,但接近榮枯線并不代表市場達到理想水平。調查顯示2021年汽車經銷商整體經營狀況與2020年相比基本持平,或者略有下降。主要原因首先是2020年下半年以來芯片短缺造成主銷車型不足,其次是2021年疫情呈現多點散發態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銷商的正常經營,第三是目前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居民收入恢復并不是特別的理想,消費能力不足,對經銷商集客和成交達成造成一定的影響。
今年疫情形勢好轉,芯片短缺貫穿全年。一季度汽車市場平穩恢復;二季度芯片短缺開始影響汽車供給,市場走勢逐步減弱;三季度芯片問題達到頂峰,汽車廠家大幅減產影響終端市場;四季度缺芯緩解,汽車供給趨于穩定,市場表現略好于三季度。綜上,預計2021年汽車銷量約2580萬輛,與2020年基本持平,乘用車銷量約2100萬輛,與去年2000萬輛相比,僅有不到5%的微幅增長。
從12月汽車市場情況看,在芯片等原材料供給的緩解下,汽車供給端持續改善。今年經銷商沖量力度小于往年,雙十二及圣誕節、車展等活動營銷力度不大,消費者年底購車熱情并不高漲。同時,多地散點疫情爆發并倡導就地過年,節前返鄉受阻進一步影響旺季需求的釋放。
經銷商為銷售旺季積極備貨,庫存回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資金壓力。熱銷車型短缺、提車周期較長等問題仍存。同時疫情防控加嚴,天氣寒冷,消費者進店購車減少,對于銷量有一定影響。12月很難像往年出現翹尾效應,預計12月全口徑乘用車銷量約210萬輛,較11月上升18%左右。
邱凱表示,在12月份集客量沒有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成交率上升表明春節前消費者購車的熱情比較高,經銷商售車優惠幅度加大有助于促進成交率的增長。從成交價格來看,年底經銷商普遍需要沖量,年底促銷力度加大,釋放了更大的優惠力度,所以12月份新車成交價格呈現下降趨勢。從庫存量來看,年底經銷商為了沖量會增加庫存,同時也不排除一些廠家為了向經銷商壓庫的可能性,所以12月份經銷商庫存量出現增長。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總結2021年度行業關鍵詞為芯片短缺、疫情反復、車價上漲、新能源汽車崛起、消費市場升級、車源減少、自主品牌向上等。首先,芯片短缺造成汽車經銷商庫存結構的不合理、銷售成交率下降。其次,疫情反復成為2021年常態,影響了經銷商正常生產經營和銷售節奏,同時受到疫情影響,大家的消費觀念變得謹慎,消費者非必需用品的消費意愿降低,部分行業和人群的收入水平有所下降,從而導致了購買力的降低。第三,2021年是新能源快速崛起的一年,相當一部分的傳統經銷商認為新勢力品牌銷量增長,一定程度擠占了傳統燃油車的銷量和份額。
被訪經銷商對2022年的預期顯示,調查結果顯示,有27.6%的經銷商認為2022年新車銷量將有5%-10%的增長,認為“0<增幅≤5%”比例有17.2%,“10%<增幅”比例有18.7%,僅有36.5%的經銷商認為明年汽車市場是負增長。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建議,未來汽車市場不確定性加大,經銷商要根據實際情況,理性預估實際市場需求,合理控制庫存水平,切勿松懈疫情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