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大眾汽車要到明年才會大規模推出
電動汽車,但它已經開始確保其電池供應,以便明年能夠大量生產這些新電動汽車。在它宣布獲得250億美元(約合1590億元)的電池合同之后,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商本周又宣布,它已經將電池采購合同規模擴大一倍,達到480億美元(約合3052億元)。
這一數字大致相當于
特斯拉的市值,是大眾集團幾周前計劃的兩倍,突顯出這家汽車制造商對汽車電氣化的重視程度。按周四收盤時的價格計算,特斯拉的市值為482.9億美元(約合3071億元),已跌破了500億美元(約合3179億元),僅次于通用汽車。
該公司的目標是,到2025年,使其電池采購合同規模達到500億美元(約合3179億元),以滿足汽車制造商的電池需求。
當地時間5月3日,大眾在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上宣布了這一消息。這一決定是在去年公布的“Roadmap E”生產計劃基礎上確定的。
當時,大眾的首席執行官馬蒂亞斯·穆勒(Matthias Müller)表示:“在過去幾個月里,我們竭盡全力,以必要的速度和決心來保證“Roadmap E”生產計劃的實施。去年秋天,當“Roadmap E”生產計劃問世時,大眾汽車宣布,計劃到2025年每年生產300萬輛電動汽車,并推出80款新的電動汽車車型。而今年會有9款新車(其中包括3款
純電動汽車)將被添加到該公司的電動汽車或插電式
混合動力汽車名單中。”
到2025年,大眾希望,每年可以生產300萬輛包含大眾、奧迪、保時捷等所有品牌在內的電動汽車。不過現在,這并不意味著大眾會立即投資480億美元(約合3052億元)來生產電動汽車的電池。
目前,全球汽車專用電池的供應量非常有限。汽車制造商,尤其是初創公司,很難保證獲得供應商的供應保障。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廠商正在考慮生產自己的汽車電池。大眾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但該公司最終還是決定放棄這一做法。相反,該公司選擇與電池制造商簽訂長期合同,并鼓勵電池制造商進行更多的投資來擴大產能,以便與大眾的電動汽車業務共同發展。盡管這些合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約束力,但可能會包括基于電池技術進展的相關條款。未來10年,電池的生產成本也會大幅改善。
目前,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商并未透露與其簽訂合同的電池制造商名單,但外界猜測有可能是LG Chem、三星SDI、松下或CATL等。從技術上來說,大眾的電動汽車量產計劃應該會從今年的奧迪e-tron quattro開始,但明年將開始大幅擴張。到2020年,會有多款I.D.系列電動汽車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