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雷諾集團全面退出東風雷諾過去了8個月,雷諾并沒有忘記自己要在中國加大投資的諾言。
12月27日,由江鈴集團與雷諾集團合資建設的江鈴集團新能源能量工廠在南昌舉行了啟用儀式,合資后的第一款純電動車型也在現場亮相,該車代號為GSE,定位純電動A級轎車。
對于江鈴和雷諾來說,這次活動意義重大。
作為在2018年的新能源市場年銷突破4萬臺的企業,江鈴卻沒有跟上大盤的節奏。隨著去年補貼的大幅退坡,銷量便一直處于低位,在這一波市場的上升周期中也逐漸失去了聲量。而對于雷諾,雖然在歐洲有冠軍車型雷諾Zoe,與日產聯盟也有不俗的表現,但并沒有為其在中國新能源賽道上帶來什么存在感。
這次工廠的啟用以及GSE預生產的開啟,除了是兩家攜手向外界展示其制造實力和合資品質,更是在傳達一種聲音:“我們依然是賽道里的重要玩家。”
各取所需
雷諾在中國的路線是LCV(輕型商用車)+EV(電動車)。LCV這塊今天不談,而在EV這塊,自從從東風抽身之后,顯然雷諾更多把希望寄托在了江鈴身上。
2019年7月17日,雷諾集團增資10億元人民幣,正式成為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股東,擁有50%的股權。
雙方的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對于雷諾而言,江鈴新能源成立至今,累計銷量突破了10萬臺,有一定的積累和實力。同時其數百家的經銷商極廣的覆蓋領域也是后續再起勢的重要保障。
而對于江鈴,雷諾在電動化領域的技術顯然是其所看重的。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雷諾今年全球已累計銷售95,985輛電動車,同比增長80%。
其熱門車型雷諾ZOE也于2019年推出了第三代產品,今年1-11月銷售超過8.4萬輛,幾乎是2019年同期銷量的兩倍,是雷諾品牌的當家花旦。
目前,雷諾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可以達到約20%,有1/3的市場保有量,引進雷諾在歐洲市場的技術與經驗是江鈴新能源所希望的。
所以,從2018年12月20日宣布達成合作協議到正式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并沒有花太多時間。而這次開始啟用的能量工廠也是在合資公司成立前便已開始籌劃。
該工廠的總建筑面積達8.7萬平方米,生產區域面積為2.4萬平方米,分為兩期來建造。雷諾將提供技術與品控上的支持,為該工廠的車輛生產提供高水平的質量保障。
啟用儀式現場,雷諾集團中國區制造、加工工程、供應鏈副總裁Mendi AMMAD也特意發來祝賀。他提到,能量工廠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體系中的最佳工廠之一,在2021年,江鈴方面將獲得雷諾集團及他本人在制造技能方面的專業支持。
不僅如此,在設計層面雷諾也在進行賦能。根據雷諾方面一位負責人介紹,新車使用的新logo便是出自雷諾上海設計中心,在包括市場部人員參與下,前后進行了幾十遍的修改。目的自然是希望從logo開始打造出著眼現在及未來的產品。
為何不是雷諾ZOE
這次活動上,是江鈴GSE首次和大眾見面,從外觀上看,你很難將其與江鈴新能源這個品牌聯系在一起。
(左:易至EV3,右:易至EX5)
隱藏式門把手、溜背式車尾為整車增添了不少時尚元素,整體來看,車輛給人一種運動的氛圍。
顯然這是一輛以年輕和潮為關鍵詞而打造的車型。
作為兩家車企合資后的第一款純電動產品,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既然如此,那為何不將已經十分成熟的產品——雷諾ZOE引進,從而減少研發成本以及相關風險呢?
原因有幾點:
首先,雷諾ZOE屬于小型電動車范疇,雷諾在東風雷諾時期便已經做了雷諾E諾,同屬這一范圍。另外,江鈴新能源前幾年一直都是在小型電動車領域發力,易至系列同樣屬于該類型的產品。對于想要“東山再起”的江鈴和想要增加中國市場分量感的雷諾而言,再推出一款小型電動車意義不大。
其次,GSE除了在國內銷售,還肩負著出口歐洲的使命。
就在12月25日,由雷諾在華的另一家合資公司——易捷特生產的雷諾e諾同平臺歐洲姊妹版車型正式登上了出口歐洲的貨船。
因此,同樣要走向歐洲的江鈴新能源,自然不能再選擇同一類型的產品。
2021年下半年上市,壓力不小
在雷諾的這位負責人看來,GSE能夠極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企業形象,與此前的易至產品有著不小差別。
據第一電動網了解,這款A+級車型將主打新能源相對成熟的地方個人市場,目標是樹立合資品質高、價格親民的品牌形象。
但目前該車的相關參數信息還處在保密階段,產品來自何平臺、產品亮點、智能化水平等等還不得而知。從規劃目標來看,這款準備走性價比路線的車型價格不會太高,上市及交付時間定在了明年下半年。
但這樣的時間軸卻讓不少人為這款產品捏了一把汗。
蔚來ET7、領克Zero、零跑C11、大眾ID系列……這些也將在2021年投入市場的產品沒有一個是“善茬”,另外在A級轎車領域一直處于銷量領先的廣汽Aion S也將在明年推出搭載全新三電架構的改款車型。
2021年注定是腥風血雨。
那么,對于“從頭再來”的江鈴新能源,在國內市場只有把新產品做到亮“瞎”雙眼才有可能殺出一片血路。
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江鈴和雷諾將如何攜手突破我們也會持續關注。
而在歐洲市場,GSE面臨的壓力則要小不少。首先,雷諾在歐洲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新能源營銷體系和渠道,其次,歐洲政府的補貼力度相對于目前國內市場要大得多,這也是今年開始許多車企謀求出海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市場層面,從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如今的歐洲市場并沒有一款主力轎車車型,市場還處于藍海階段,GSE的進入很大程度將占領這部分市場,贏得一定的先發優勢。
在雷諾看來,GSE這款車型是雷諾“In China,For China and the World”理念的綜合體現。
在此基礎上,江鈴雷諾的合資公司計劃在2022年之前推出4款核心車型,覆蓋電動細分市場主要車型的45%。
這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而這款因為“第一”而肩負了不少使命的車型能否成功定調,將是這一規劃能否成功的核心關鍵。
來源:第一電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