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經開啟了新購車指標向無車家庭傾斜,無疑給其他限牌限行城市提供了一個引導和借鑒。
經過近半年的意見收集和政策調整,12月7日,《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與《〈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正式發布,引發行業和廣大消費者關注。毫無疑問,北京是首都,全國最大的汽車保有量城市,因此北京在汽車指標、限行限購方面的政策不僅具有地方屬性,對全國來說也是具有示范效應的。
另外汽車屬于大宗型消費品,如北京這樣的超一線城市,新車消費一直是供不應求的,搖號新政也是控制小客車數量合理、有序增長,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的權衡之舉。2021年新車指標依然是10萬個,其中,普通指標4萬個、新能源指標6萬個。
北京等大城市是汽車消費重要陣地,加之這幾年中國汽車市場結束了高增長,進入到微增長或者負增長時代,一線城市汽車消費旺盛,以合資、豪華車消費居多,汽車消費質量高,更應該承擔汽車消費的重要職能。又要治堵,又要體現公平原則(在北京工作生活的人有能力買輛車不是難題)于是新政呼之欲出。
新政大概內容為從明年起北京將增加以“無車家庭”為單位搖號和積分排序的指標配置方式,優先向“無車家庭”配置小客車指標,同時推動個人名下第二輛及以上在本市登記的小客車有序退出,每人名下只能保留一個指標。
政策一大篇,看起來最核心的點就是新牌照資源向“無車家庭”傾斜,所以政策更多的內容是如何為“無車家庭”服務,包括評定、排序、封堵漏洞等可能,于是乎政策新增了比如家庭積分計算。
家庭積分顧名思義就是家庭成員,屬于一種“拼團式”的搖號,計算范圍為配偶+子女+雙方父母。當然在這個公式中,家庭成員數量越龐大越有優勢,比如有配偶的(總積分=[(主申請人積分+配偶積分)×2+其他成員積分之和]×家庭代際數)相比無配偶的(總積分=(主申請人積分+其他成員積分之和)×家庭代際數)優勢更為明顯。新政先照顧的就是無車“大家庭”,這類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擁車需求更高,因此計分規則上會更有競爭力。
一看到要算積分,數學不好的人可能會腦殼痛,不過別擔心,計算方法也很簡單。比如夫妻兩人都在搖號,那么家庭總積分為16分。
如果一家三口夫妻均在搖號,那么家庭總積分為54分。
如果三代同堂,夫妻和父母4人搖號的話,積分為126分。
當然有孩子、有幾個孩子,也會對最終積分造成影響,這也是為什么一家兩口和一家三口積分差距大的原因,這顯然是政策層面逼著這些沒結婚的趕緊結婚,沒生娃的趕緊生娃,畢竟人多力量大。需要注意的是,父母方面需要為本市戶籍人員,或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非本市戶籍人員,或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證且近5年(含)連續在本市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的非本市戶籍人員。
另外家庭積分獲得寶貴的指標后也有限制,所有家庭申請人十年內不得再以任何形式申請配置指標,言外之意就是這家人拼團搖號后,就已經注定了這家人今后10年內只可能擁有一輛車了,那么未來參與個人搖號的指標會逐步減少。
所以究竟是以個人的方式搖號無限等待,還是說以家庭搖號增加中簽率,但要忍受未來10年內家庭只有一輛車的結果,相信大家會做權衡。可以肯定的是,這類家庭購車肯定會一次性到位,更多可能會買大7座SUV 或者MPV,利好這一市場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與屢搖不中的無車家庭對比鮮明的,是一些家庭或個人因購車時間較早等原因,名下有多輛小客車。指標資源失衡的現狀,也令非法租售指標、通過婚姻登記有償轉移指標等黑市買賣屢禁不止。
新政明確每人名下最多只能保留一個指標,可以向符合條件的近親屬轉移登記車輛,或者在選擇更新指標時,只能選擇其中一輛換車,但其他車可以開到報廢。以此激活閑置的指標資源,釋放更大的搖號空間,既能提高無車家庭的中簽率,也有助于剎住號牌非法交易的歪風。
同時新政也增加了登記人過戶關系存續的周期時間,與車輛登記所有人之間的親屬關系存續滿一年,無疑這打擊了過去不少人利用假結婚、假離婚的方式操作牌照資源的可能,大大提高了非法操作的時間成本和風險性。
取消了申請更新指標的時限要求。原政策規定,申請小客車更新指標的,須在車輛辦理完成轉移、注銷登記之日起12個月內提交更新指標申請,逾期未申請的視為自動放棄。取消時限后,將方便市民根據實際需要安排申請更新指標的時間,有利于進一步放緩機動車增長,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車保有量,推動汽車消費有序發展。
另外,針對北京新能源申請破46萬,新申請者可能要等9年才能獲得指標的問題,此次新增也優化了新能源指標的配置,除了今年北京面向“無車家庭”一次性增發2萬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外,2021年將會有60%的新能源牌照優先向家庭配置,2022年這個比重提升至70%,2023年度及以后進一步提高到80%,家庭中標的概率越來越大。
作為需求旺盛的大城市,面對龐大的基數,在搖號概率的客觀邏輯之外,如何更有針對性地照顧無車家庭,在不加劇城市擁堵,又照顧車市發展,同時解決消費者對出行、購車等多方面的需求,這無疑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謀略和決策水平。
北京搖號政策向無車家庭傾斜,是為指標配置方式注入更多溫情,而“一人一車”則是在公共資源增量和減量之間所做的周全平衡。兩個看似不關聯的政策熱點,其實有著相同的目的,解決的都是更加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資源的燒腦大題。
所以問題來了,當北京開始用更為合理,更照顧無車家庭的方式進行牌照資源配置后,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地又該做何反應?是否會對現行的指標分配政策作出調整,拍賣競標方式是否會迎來新的改變,相信這些城市很快也會作出新的思考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