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R標代表了最好的電動車。我們要做到特斯拉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情,包括L5級概念、自動識別紅綠燈、云端智慧等等。
8月31日晚,在上海黃浦江畔的R SPACE城市異想空間內,由上汽設計主辦的第三屆《邊界·對話》論壇正式拉開序幕。上汽乘用車領導、高校設計專業教授、上汽設計新銳設計師齊聚一堂,就建筑、藝術、設計的邊界突破,開展了一場關于汽車設計“邊界對話”。
論壇現場,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提出,“由特斯拉領導的新能源車“無臉化”設計,只是做到了不同,但它不漂亮。我們要做‘漂亮’的車,R標的車型設計會一輛比一輛更漂亮。”
在自動化方面,他表示,“R標代表了最好的電動車。我們要做到特斯拉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情,包括L5級概念、自動識別紅綠燈、云端智慧等等。”
此外俞經民還透露,上汽正聯合中國移動、華為、及上海市政府打造5G智慧交通示范區。“首款5G的落地產品將在上海安亭公園,進行長達8分鐘的無人自動駕駛實測。”
談及人工智能與設計,上汽技術中心副總設計師邵景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了汽車設計,汽車設計實現了從人工到數字化的轉變。同時,人工智能也改變了汽車本身,車聯網、無人駕駛等技術打破了汽車的邊界。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胡潔提出觀點:人工智能將解放設計師的雙手和大腦,讓設計師更關注設計創新本身,且賦予汽車更多可能性。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則認為,人工智能將釋放出更多創意能力,投入到新生活、新經濟在“人”、“人性”和“人文”方面的創造中去。
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院長丁偉教授分享了設計的進化與品牌擔當的相關內容,認為萬物互聯時代,產品將進一步與用戶綁定、與信息融合,且設計將接入品牌服務,與城市、用戶產生更多新觸點。
此外在本次活動中,上汽R標設計師楊麗蓉介紹了R標背后的含義:標志的整體設計參考字母R,并從篆書的“人”字出發,用篆書均正穩固的比例架構來平衡英文字母R的不對稱架構,使整體視覺效果更為和諧。“以人為本、重構關系、賦予意義,是R標所傳遞的設計哲學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動舉辦地點“R SPACE城市異想空間” 是上汽設計的首個建筑設計作品,由哈佛大學建筑學專業畢業、上汽設計計算設計實驗室的霍飛蛟設計。
R SPACE整個純白建筑層高10米,直接利用“R”LOGO中天然的虛空作為門和窗戶,并大面積運用玻璃幕墻,極富科技感。同時,R SPACE還旋轉到特定的角度,讓參觀者能在建筑內欣賞到270度的浦江兩岸風景。
據悉,上汽設計已組建了設計戰略研究實驗室、計算設計實驗室、可視化設計實驗室三大設計實驗室,未來將在數據化設計決策、參數化設計等方面深入研究。
《邊界·對話》論壇舉行期間,上汽R標將在R SPACE內開展業內嘉賓分享、手作體驗、藝術展等活動,讓參觀者全面感受R標的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