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寧德時代2018年在營業收入達到296億元,而2019年已經提升到458億元,同比增長55%。而其研發投入也從2018年的20億元提升到2019年的30億元,同比增長了50%。”
文/騰訊汽車 張翠翠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讓汽車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停產潮”,至今還在艱難恢復中。而疫情帶來的考驗也讓整個汽車行業開始重新思考供應鏈體系的布局和轉型。
近日,2020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和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正式出爐。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憑借傳統細分領域的優勢、綁定大型車企、在新能源等前沿領域的投入等優勢,增長尤為突出,營收增速高于外資企業,在全球百強企業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零部件企業在國際上領先的仍然較少,僅有11家零部件企業入圍全球百強,而排名前20的企業僅有2家,排名前50的僅有5家。
零部件頭部集中度上升 并購整合實現規模跨越
近兩年國內車市整體銷量增速在趨緩,但中國市場仍舊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銷量市場,而歐洲、亞洲及南美等部分市場呈現小幅度增長。
雖然乘用車市場帶動零部件產業整體偏低迷,但中國地區中重型商用車細分領域有比較突出的增長,也成為了零部件企業增長的機遇。
在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中,國內零部件企業入圍11家,其中排名第一的濰柴集團排名升至第8位。
根據2019年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百強企業整體營收1.2萬億,同比增長5%,整體盈利下滑10%,而后50家企業盈利負增長高達-115%。
同時,百強榜單中頭部企業進一步擴大份額,其中排名前20的企業營業額達到8300億,占百強整體營業額的67.47%,占比相比前一年提升2.5%。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認為“企業間并購、客戶拓展及定位升級是主要發展動力,頭部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以寧波繼峰這家企業為例,其在2018年收購全球領先的汽車座椅及內飾供應商格拉默。而其在2019年實現銷售研發等領域的有效整合及財務并表,營收同比增長了737%。
而排名靠后的企業整體利潤率下滑非常明顯。2019年排名前50的企業凈利潤下滑16%,而后50名企業下滑19%。中國百強企業排名后50的部分企業利潤額呈現跳水式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新能源領域收入利潤雙升 寧德時代上升28位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的飛速發展,近兩年國內零部件企業在電子及新能源板塊增速達到17%,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也提高到了22%。
而在近幾年異軍突起的寧德時代在全球百強排名中也提升了28位,從去年的76位提升到今年的48位。
在羅蘭貝格最新發布的2020汽車零部件企業白皮書中,我們看到中國零部件企業整體營收逆勢增長,但利潤空間受到市場大環境與競爭擠壓,同時企業整體研發投入加大以實現競爭力提升與前瞻布局。
根據最近兩年對外公開的71家國內零部件企業研發數據顯示,國內零部件企業研發投入從2018年的316.1億增長13%支358.3億,而研發投入占整體營收的比例也從4.1%提升到4.2%。
一方面,傳統零部件企業增速瓶頸,也在加大研發投入;另一方面,電子及新能源板塊的迅速崛起,加速了國內企業并購和研發的投入。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寧德時代2018年在營業收入達到296億元,而2019年已經提升到458億元,同比增長55%。而其研發投入也從2018年的20億元提升到2019年的30億元,同比增長了50%。
另外,從公開數據的國內67家零部件企業的資料顯示,從2018-2019年新能源板塊相關營收增長超40%,凈利潤率也從2018年的4.2%增長至2019年的8.8%。
零部件企業全球布局 分擔風險
今年在新冠疫情和外部環境雙重壓力下,車企巨頭都在尋求零部件安全供應和成本控制。
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董揚曾表示“疫情之后,車企會考慮不確定的災難對供應鏈的影響,會考慮集中供應鏈,考慮經濟安全問題,一定程度上會逆轉‘全球化’,但也不會全面逆轉。”
事實上,零部件企業也在考慮將近岸與離岸產業鏈共生發展。同時,國內零部件企業也在利用疫情的影響,布局全球產業。
方寅亮表示,國內零部件企業目前更加重視海外擴張運營風險管控,并探索企業文化和機制的輸出及融合形式,積累海外管理運營經驗。
“領先企業從業務戰略優化和運營優化角度出發進行降本增效,同時考慮供應鏈穩定、財務管理和風險,保證整體安全。”
此前,寧德時代與寶馬共同出資構建了德國工廠,寧德時代股權投資約28億元,承擔建廠主要支出,而寶馬提供73億歐元的訂單,并資助產線設備。
這一方面也是寧德時代為了提升客戶服務水平與響應速度就近建廠,另一方面,也通過綁定大客戶,可以保證訂單的穩定性來弱化風險。
而排名第一的濰柴集團此前投入6.6億元收購清智科技55%的股權,獲得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領先技術。
同時,濰柴此前還收購了AEADEX81%的股權,布局新能源大功率變頻和電源設備。另外收購VDS51%的股權,用于布局車輛驅動系統開發技術。
方寅亮認為零部件企業間的兼并收購和戰略合作,可以充分發揮研發、市場等層面資源能力的協同效應,并注重業務與架構的整合,可以實現共贏。
不過,也需要規避潛在風險,包括法律、人力資源、運營等維度的風險,提前制定應對措施。
不可否認的是,動蕩的車市也在加速上下游零部件企業的“淘汰”,最終活下來的企業將成為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