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沈海寅在獨家回應騰訊汽車時表示,現階段仍沒有可以對外公布的內容,但他強調,好消息會有的,并且不會等太久。
文/ 楊光
7月6日,沈海寅少見的連發兩條朋友圈,內容全部圍繞一個關鍵詞:藍鯊智能電動摩托車。
此時距離他上一次發布與產品相關的信息,已過去5個月之久。
或許是被太多人追問,10分鐘后,他在文章下方的評論區寫道:“藍鯊是我很久以前投資的項目,和奇點汽車一起,構成我提倡的四輪+兩輪出行戰略”。
鮮有人知道,一直以奇點汽車創始人兼CEO示人的沈海寅還有另一個身份,鯊灣科技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而藍鯊也正是旗下的全新品牌。
如今,出行戰略中的兩輪車業務已悄然落地,作為四輪戰略核心且負面纏身的奇點汽車又將何去何從?
盡管沈海寅在獨家回應騰訊汽車時表示,現階段還沒有可以對外公布的內容,但他強調,好消息會有的,并且不會等太久。
而一位企業內部人士也透露,無論是代工問題還是融資問題,近期都會有新的利好解讀,只不過鑒于信息緘默要求,還暫時無法提供更多細節。
成立于2014年的奇點汽車在2015年首次發布概念車,并在兩年后推出首款"量產"車型iS6,不過上市時間卻一拖再拖。
有媒體統計,從發布至今的三年多時間里,奇點曾三度食言跳票。
用彼時沈海寅的話講,不希望因為過分在意交付時間而把沒有準備好的產品推向市場,寧愿花更多的時間把產品再打磨得更好一些。
但在業界看來,奇點汽車遲遲無法量產或與其生產資質的異動不無關系。
與大部分新勢力一樣,奇點在一開始也選擇了代工,并在2018年宣布與北汽達成戰略合作,按照計劃,北汽新能源將為其生產新車,但不知何故在臨近量產的關鍵截點上,代工方又變為了北汽昌河。
事實上此前沈海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便坦言,代工模式就意味著很多事情不一定是你自己完全可控的,而一些調整也會影響到我們的造車進程。
但他覺得,iS6即將交付的時間點也不差。“2019年開始補貼大幅退坡乃至完全消失,既然已經無法再享受補貼紅利,那么不如用心打磨產品。”
客觀講這一思路并沒有太大問題,但如今與奇點汽車同年成立的蔚來、小鵬以及威馬等企業不僅銷量持續攀升,而且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款甚至第三款量產車型。
今年1-5月,蔚來、理想、威馬、小鵬的累積銷量分別達到10429臺、7666臺、5658臺、3573臺,頭部效應已非常明顯。
與此同時,新勢力造車的淘汰賽也在加速,短短1個月時間內,博郡、賽麟、拜騰、前途等企業紛紛暴雷"倒下",令業界唏噓。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奇點汽車已完成10輪融資,總金額超過170億元。
最新的一筆融資發生在今年5月,投資方為珠海奧東投資有限公司和國厚資產,雖然具體交易金額未披露,但國厚資產身后安徽省人民政府的官方背景,也被解讀為地方政府并未放棄奇點。
根據株洲日報的報道,就在上個月,位于新馬工業園的奇點株洲基地項目現場,兩棟大型現代化廠房已經完成封頂,施工人員正在廠房內進行設備安裝前基礎施工。
按照相關負責人的說法,該項目有望于今年竣工,10月份即可實現整車投產下線,前期更是已經收到了2萬臺的訂單。
株洲基地是奇點汽車在智能物流領域布局建設的首個新能源商用車基地,在沈海寅規劃的“大車+小車、4輪+2輪、乘用+商用”的全場景出行圖譜中,如今唯一的疑點,便只剩下了乘用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