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腳踩空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喝上了“三鹿奶粉”。這兩天,國家四部委發文宣布延長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同時還定了一個微妙的“車價30萬”的補貼線。一時間,新能源汽車行業掌聲四起,品牌方紛紛起立自嗨。
“這是一個巨大的政策紅包。”
吉利幾何汽車相關負責人向《中國能源報》的記者“坦言”,對一些資金緊張的企業來說,補貼延長相當于為他們提供了一條“生命線”,“補貼政策的延長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利好,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車企生產成本壓力,極大地提振消費者和企業對行業發展的信心,刺激市場需求。”
輿論也是一片歡呼叫好,各大券商研究機構幾乎都是“點贊666”。
當然,這些人也不是全都是眼瞎的,一看到“30萬”自然想起了特斯拉——這家來自美國的新能源汽車巨獸現在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特斯拉官網顯示,主力款Model 3售價,標準續航升級版補貼后為30.355萬元,長續航版34.405萬元。
新補貼出臺后,特斯拉還悄悄漲了幾千塊錢,看不懂吧?
他最后安慰說,只要大家都去買新能源汽車,把市場氣氛營造好,蛋糕大了,大家也可以撿一些特斯拉指縫里的肉,也還不錯。
年輕一點的李想沉不住了,就差吹嗩吶嚎啕大哭了。
但是如果你去看看網友的評論,你就會覺得中國的這些新能源汽車,好像的確找不到存在的價值。
這就是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魔幻故事。
一方面,大家覺得好像新能源取代燃油車是“天大的好事”,而且有可能實現中國汽車工業彎道超車,但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像是扶不起的阿斗——大多數人用腳投票,嘴巴可以不誠實,錢包不能不誠實。
根據交強險數據,2020年3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4.82萬輛,同比下降四成。1-3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銷量10.17萬輛,同比下降一半。
今年前面兩個月由于疫情數據失真嚴重,我們來看看相對較好的3月份,在4.82萬輛的銷售中,純電動汽車是3.85萬輛,這里面A00級純電動賣了0.87萬輛,同比下降42%,A0級純電動銷量0.34萬輛,同比下降58%,A級純電動零售銷量1.25萬輛,同比下降71%,B級純電動零售銷量1.36萬輛,同比增長2652%。
看到沒有,四個等級中,只有B級車增長,而且還猛增,另外三個都躺倒了。什么原因?因為有特斯拉。國產Model 3自今年年初開始交付后,銷量不斷向上爬坡,其中3月Model 3的上險數量達到了1.13萬輛,1-3月Model 3累計零售銷量為1.60萬輛。
所以你會明白李想的話了吧,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只有一個屠夫。
在國產特斯拉沒來之前,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冠是誰?不是蔚來,不是理想,不是小鵬,不是威馬——你如果是個新聞閱讀愛好者,你會發現這幾家品牌的軟文鋪天蓋地,恍然間以為這個市場,老大是他們。
去年賣的最好的純電車汽車是北汽的EU系列,一共賣出了110834輛,勉強過了10萬輛,官網最新款12.99萬起,造型可以感受一下,是不是很眼熟,是的,如果你經常打快車的話,那就更眼熟了。
隨便搜一下新聞,也能印證你的感受。
2019年3月,北汽新能源向京桔交付10000輛EU5網約版車型,范圍覆蓋杭州、長沙、溫州、寧波、廣州等十個城市。2019年8月,北汽新能源向北京出租汽車公司交付近3000輛EU300。2019年12月,北汽新能源還向冬奧會交付40輛EU系列快換版。
北汽的公關通稿還熱情洋溢地說:
“眾所周知,出租車的工作強度非常大,對車輛的可靠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由于是營運車輛,所以對運營成本也有較高的要求。北汽EU系列能獲得這么多網約車訂單,充分說明了它的產品力是經過驗證的。”
好吧,我們真的不是來黑北汽的,向去年的銷冠致敬!至少你們比蔚來強,李斌哥哥股價跌成了狗,到處建總部,“合肥是蔚來中國總部,上海是蔚來亞洲總部,北京是蔚來全球總部”,但是去年只賣出了8872輛。股神巴菲特天選的比亞迪,去年兩款主力車型比亞迪e5和比亞迪元,加起來賣了也不到10萬輛。
大家真的不要認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朝氣蓬勃,如果你揭開這些鍋,看到的是慘不忍睹。
去年中國市場上50多萬輛純電車新能源汽車,大部分流向了網約車、共享汽車市場。而在一線大城市包括限購城市,計劃買新能源汽車的客戶,除了因為限牌實在沒辦法選擇新能源汽車,大多數的用戶都是買得起燃油車豪華車品牌的客群,他們買新能源汽車的目的,更多的是想體驗新技術和高科技,所以他們絕對不會選擇滿大街跑網約車品牌的汽車,國產特斯拉的出現,基本是屬于給他們定制。
特斯拉 Model 3 官方調價歷史
難怪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會吐槽說:
“有些企業等著補貼,沒有補貼就活不下去,如果長期如此,那這個產業沒有多大的希望。”
可是,中國不缺乏吹鼓手,你看中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就狂吹:補貼政策延長,將拉動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60萬輛。
北汽新能源也在加碼。新聞說,北汽新能源投資4.6976億元對黃驊生產基地產能進行擴充,該項目預計將于2020年10月份投入運行。此次產能擴充項目完成后,將具備15萬輛的新能源車生產能力,這也使得北汽新能源現有年產能從18萬輛提升到25萬輛,整體提升38.8%。
一汽也一樣。一篇《年產能 20 萬輛!一汽紅旗新能源汽車工廠開工》的文章高聲說:總投資78億元人民幣的中國一汽紅旗新能源汽車工廠項目開工,工廠建成后將主要生產紅旗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計劃2022年竣工投產,年產能將達到20萬輛。
這么多車賣給誰?不急,總有去處。你看這個新聞:
日前,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發布《關于加快純電動巡游出租汽車更換工作的公告》,張家口將貫徹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和“綠色辦奧”要求,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鼓勵巡游出租汽車到期報廢或提前更換使用純電動汽車。
如果把全中國的出租車和網約車都換成新能源汽車,你說爽不爽?
我的大學室友老周,現在是易車研究院首席分析師,他今天發了個朋友圈說:
如果給出“中國品牌近幾年在新能源、車聯網、自動駕駛三大領域80%的投資項目將打水漂”的觀點,大家覺得會不會有點夸張或危言聳聽?”
底下只有我一個人點贊,好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