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的車聯網產品才有競爭力

樓主  收藏   舉報   帖子創建時間:  2018-10-29 13:43 回復:0 關注量:740

【亞洲新能源汽車網  企業關注】9月22日,剛剛完成首輪超16億元融資并公布開放戰略的斑馬網絡,宣布將于2019年推出全新互聯網汽車斑馬智行MARS(V3.0)版本,同時宣布將推出整車個性化開放平臺(T.O.P)。相比上一代系統,新版本將融合AI技術并提供更多功能。

自2016年7月,首款搭載斑馬系統的車型榮威RX5上市以來,累計銷量已超過45萬輛。上汽榮威RX5憑借“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的頭銜取得的成功,令業內人士對車聯網的未來充滿了憧憬。雖然斑馬系統與傳統車聯網系統相比,功能方面并沒有太多創新,但是阿里的加入使車聯網在技術層面有了實質性的發展,使車聯網向產品化轉型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在筆者看來,斑馬系統對車聯網格局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它用事實證明,無論采用多么復雜的互聯網技術,給用戶提供更人性化的交互界面、更豐富的內容、更優質的服務才是車聯網的發展方向。

不少從事車聯網行業的人抱怨,車聯網是一個狹小的應用場景。持這些觀點的從業人員,仍把汽車視為單一的交通工具,認為所有的設計都應把駕駛行為作為出發點。目前很多整車廠的車聯網開發工作,并沒有完全納入到整車電氣架構開發中去,所以缺乏軟硬件的整體規劃,車聯網往往被做成上網通道,這和在車內放一部手機開啟WiFi熱點并無本質區別。但是,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尤其是90后的年輕人對生活有更高的追求,他們追求個性、彰顯自我、擴大社交圈,在努力打拼的同時享受快樂的生活方式。

榮威RX5之所以能熱銷,“互聯網汽車”概念的提出是催化劑,使產品精準地抓住了城市年輕白領一族的消費需求,通過車聯網的定制化開發,主打年輕、時尚、快樂的出行體驗。對于整車廠而言,汽車銷售是一次性交易,而后續的移動消費卻是一個長期的利潤來源渠道,阿里和上汽的合作,正是看中了這一市場的未來潛力。雖然車聯網的商業模式還在探索階段,但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車聯網系統落地,整合更多資源,不斷完善車聯網的商業價值鏈。比如,騰訊All in Car車聯網解決方案已被長安、廣汽、寶馬等車企采用。

當前,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對車聯網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深度研究用戶的應用場景,從家、工作、出行、娛樂、社交、教育、健康等多方面分析用戶行為,了解用戶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為其提供更智能的人機交互以及安全出行方案、優質的服務和產品,才能挖掘出車聯網的商業價值。

很多人對車聯網的認識還停留在中控大屏和簡單的遠程控制方面;還有人認為屏幕越大越多,可以遠程操作車輛的一些基本功能,就表示車聯網技術已經成熟了。這些認識都有其片面性。中控液晶屏僅是車聯網的一個人機交互窗口,就像智能手機一樣,沒有那些功能強大的App,它只是一塊集成電路板而已。所以車聯網的發展,依賴于移動和互聯網通訊、互聯網經濟和汽車電子技術等多個學科的發展,它既涉及底層的軟、硬件架構的開發,也包括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創新。可以說,它類似C程序語言中的結構體,是一個多種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復合體,而不是指單一的某項功能或技術。

以當下流行的手機鑰匙為例,目前市場上除了手機鑰匙,還有智能手環鑰匙等可以替代機械鑰匙的方案,目的就是方便人們出行,享受簡潔的生活模式。藍牙鑰匙還有一個特別功能,它可以讓家人、朋友共享汽車,不再為交接車鑰匙、四處找車而煩惱。同時車主也可以對車輛的使用情況進行全面監控和管理,例如車輛限速功能、駕駛區域限制等。筆者認為,手機鑰匙不但可應用于家庭用車,還可以應用于汽車租賃、城市公交車及商用車車隊運營管理方面,相信其商業價值會更高。

雖然手機鑰匙已經是車聯網的一個典型應用,但很多用戶依然擔心其安全性。事實上,手機鑰匙本身采用了多種高級加密算法,再結合實效性限制等多種措施,其可靠性高于目前的無鑰匙進入系統。即使車輛停在地下停車場沒有網絡信號時,開發人員也已經設計好備用方案,來確保手機鑰匙的正常使用。傳統的車聯網,僅僅可以實現遠程發動機啟動,卻無法開走車輛,而斑馬系統卻實現了從開門到開車的完整的應用場景,這才是車聯網技術的真正進步。應該說,斑馬系統僅是車聯網商業化的第一步,它雖然不夠完美,但短時間內依然是行業內出色的車聯網方案之一,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車聯網技術和商業化的同步發展。

汽車品牌和用戶群的巨大差異化,給車聯網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筆者認為,車聯網不能像傳統互聯網經濟一樣,過分追求數量級,而忽略了用戶群的價值取向和消費能力。車聯網應通過技術方式對市場進行細分,針對不同的用戶群、不同的汽車品牌,在開放的技術和資源方面有所差別。只有針對有真正需求的用戶,車聯網產品和服務才最有價值。車聯網商業化是支持車聯網技術發展的關鍵環節,不研究汽車、不研究用戶、不研究市場,只把車聯網當作上市融資的手段,遲早會被市場淘汰。技術與商業模式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只有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個細節,才能在未來的汽車生態圈中把握機遇。